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逐马又名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

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4-8月开花,花后见果。

分布中国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

此外,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

该种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为妇科要药,

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

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

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

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丹参

别称:紫丹参红根血参根大红袍

二名法:Salviamiltiorrhiza

族:鼠尾草族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唇形目

科: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属:鼠尾草属

种:丹参S.miltiorrhiza

本草纲目-丹参更多

“释名”赤参(《别录》)、山参(《日华》)、 蝉草(《本经》)、木羊乳(《吴普》)、 逐马(弘景)、奔马草

时珍曰∶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

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 参;牡蒙入肝,曰紫参;

丹参入心,曰赤参。其苦参,则右肾命门之药也。

古人舍紫参而称 苦参,未达此义尔。炳曰∶丹参治风软脚,可逐奔马,故名奔马草。曾用,实有效。

“集解”《别录》曰∶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此桐柏山在义阳,是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之。

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

普曰∶茎叶小房如荏有毛,根赤色,四月开紫花。二月、五月采根,阴干。

颂曰∶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二月生苗,高一尺许。

茎方有棱,青色。叶相 对,如薄荷而有毛。

三月至九月开花成穗,红紫色,似苏花。根赤色,大者如指,长尺余, 一苗数根。

恭曰∶冬采者,良;夏采者,虚恶。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

“气味”苦,微寒,无毒。

普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苦,无毒;岐伯∶咸。李当之∶大寒。

弘景曰∶久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谬也。

权曰∶平。

之才曰∶畏咸水,反藜芦。

“主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本经》)

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别录》)。

渍酒饮,疗风 痹足软(弘景)。主中恶及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甄权)。

养神定志,通 利 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

瘿赘肿毒丹毒,排脓止痛, 生肌长肉。(大明)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丹参色赤味苦,气平而降,阴中之阳也。入手少阴、厥阴之经,心与 包络血分药也。

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

皆 可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

安生胎,落死胎,止崩 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 、芍药故也。

“附方”旧三,新四。

丹参散∶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

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 热 落胎下血∶丹参十二两,酒五升,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 金方》)寒疝腹痛∶小腹阴中相引痛,

白汗出,欲死。以丹参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 下。(《圣惠方》)小儿身热,

汗出拘急,因中风起。丹参半两,鼠屎(炒)三十枚。为末。

每服 惊痫发热∶丹参摩膏∶用丹参、雷丸各半两,猪膏二两。同煎七上七下,滤去滓盛之。

每 妇人乳痈∶丹参、白芷、芍药各二两。 咀,以醋腌一夜,猪脂半斤,

微火煎成膏,去 滓敷之。(孟诜《必效方》)热油火灼,除痛生肌。

丹参八两锉,以水微调,取羊脂二斤,煎 三上三下,以涂疮上。(《肘后方》)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长5-15厘米,直径4-14毫米,疏生支根。

茎直立,高40-80厘米,四棱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

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长1.3-7.5厘米,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3-5(7),

长1.5-8厘米,宽1-4厘米,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

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长2-14毫米,与叶轴密被长柔毛。

主要价值

功能主治

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

为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

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

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

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外用又可洗漆疮。

(1)《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2)《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3)《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

(4)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5)《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

(6)《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

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

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7)《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8)《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9)《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1]

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临床应用

(1)丹参舒心片

(2)天王补心丹

(3)丹参饮

(4)活络效灵丹

中成药:复方丹参片

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

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

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

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

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

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

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散加减调理。

副作用

(1)丹参片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以及胸中憋闷等病症。

而且其药效可靠、丹参片的副作用小。但是也不能吃的过于频繁。

因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可能引起血钾含量降低,产生低血钾症。

(2)其实不仅仅是丹参片,任何一种药,最好都不要经常服用。

是药三分毒嘛。长期服用丹参片,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一旦发生低钾症,对心脏、肌肉、中枢神经、消化及酸碱平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3)因此在服用丹参片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吃些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汁、黄豆、花生、蘑菇、土豆等。

(4)需和丹参分开服用和使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5)心得安:其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产生混浊,从而影响两种药物的药效。

(6)阿托品:可加快心率。与丹参合用时,阿托品能阻断丹参所具有的降低血压效应,从而减轻丹参的药效。

(7)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混合后,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两药效力均下降,溶液混浊。

(8)维生素K:维生素K具有止血作用,而丹参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两者作用相反。

(9)维生素B6、B1:丹参片所含的活性物质与维生素B6或B1合用时,可产生沉淀,降低药物疗效。临床禁止配伍使用。

(10)钙剂:氯化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与丹参合用时,可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丹参不可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

(1)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已被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基本药物。

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有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出血。

(2)丹参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黏稠度的作用。

将丹参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就不太合适了,这相当于加大了阿司匹林的药物剂量,容易导致出血。

(3)服用华法林抗凝血的患者也应当小心,同时服用丹参也可能会导致出血。

丹参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血、消炎止痛、调经止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状况、降低血压、安神静心、降血糖和抗菌等功效,

对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血行不畅、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心烦失眠、心绞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近代的医学实验证明,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

是一种安全又可靠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天然中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