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根

中文名稱:紅根

英文名 Red root Arisaema

拼音名 Hónɡ Gēn

屬 天南星屬

紅根中藥名。為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紅根南星Arisaema calcareum H.Li,以根狀莖入藥。具有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瘡腫毒乳腺炎,腮腺炎,毒蛇咬傷。

目錄

信息

拉丁學名 Arisaema calcareum H.Li

別稱 山半夏、小獨腳蓮、見血飛、山磨芋、野磨芋

界 植物界

科 天南星科

種 紅根南星

性味歸經 味辛,性寒

毒性 有劇毒

分布區域 分布於雲南東南部

形態特徵

宿根草本,高0.5-1.2m。塊莖肥大,圓柱形或圓錐形,外皮有環紋,內深紫褐色,有粗鬚根。莖直立,祖而光滑,有的帶粉紅色,多紫褐或黃綠色花斑紋,形如蛇,基部苞鞘宿存;莖上生短鞘和2(或1)枚有長柄的複葉;複葉有3小葉,小葉長7-26cm,寬4-17cm,橢圓形或卵形,基部對稱或歪斜,先端短尖或漸尖,葉背中脈用脈凸起,全緣淺波狀或有小點狀淺齒。內藏的淡黃色肉穗花序頂生,花細密,穗有延長的很多各式線狀附屬體伸出;佛焰苞綠色有紋飾,下部合生,上部擴展波狀漸尾尖,長5-10cm。果穗如玉m棒狀,長7-15cm,漿果如玉米子大,先綠色,後漸變為紅色。[1]

植物種屬

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紅根南星。

分布區域

分布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潮濕陰暗的石灰山密林、灌木叢及箐溝。

藥用價值

一、

功能 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 癰瘡腫毒乳腺炎,腮腺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鮮品適量,搗爛外敷,干品研粉水調或酒調或干品磨酒敷患處。

注意事項 皮膚破潰者忌用。

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2]

二、

別名紅根子、紅地膽、根下紅、關公須、落地紅

來源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黃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苦、微辛,平。

功能主治散風熱,利咽喉。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腸炎腹瀉,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3]

參考資料

  1. 紅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紅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紅根,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