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识:学问的门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日本实业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各学科知识总览

囊括4大门类,图解36个具体学科

满足你对各学科知识的好奇心

助你成为拥有非典型性才智的人才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全学科导读图书,清晰的脉络梳理,生动的图谱展示,通过阅读,对于已知的内容你会更加详知;对于未知的领域你会获得新知。

☆ 对于准备开展大学生活的初学者,这是一本开启各个学科入门之旅的神奇钥匙。

☆ 对于治学具体学科的研究者,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拓宽眼界,增加其他门类知识储备的学科智库。

☆ 对于投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是一本让你在专攻术业的同时,可以涉猎广泛的极简指南。

☆ 对于大众读者,这是一本打破文理科界限,从宏观视角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通识文本。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作者简介

茂木健一郎 ,1962年生于日本东京。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职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现任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2005年,凭借《大脑和假想》(新潮社)一书,荣获第四届“小林秀雄赏”。2009 年,凭借《由此开始前往所有的地方》(筑摩书房)一书,荣获第十二届“桑原武夫学艺赏”。另著有《不输于人工智能的大脑》(日本实业出版社)、《脑与感质》(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成为实干者!“立即行动脑”的培育方法》(学研出版社)等多部著作。

原文摘录

幸运的是,我从小就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学习”这件事本身得到强化学习后,就会产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强化学习的循环,使大脑不断得到锻炼。强化学习的循环越重复越能够得到强化。 这种循环是没有界限的,人类可以无止境地进行开放式的学习。例如“阅读历史书”→“分泌多巴胺”后,会使“阅读历史书”这一行为得到强化,强化后会“继续阅读历史书”→“分泌多巴胺”,这种不断的循环使得“阅读历史书”这一行为越来越得到强化。 女装英雄   神话中的英雄(死后为人所供奉的神与人之间的存在)男扮女装将对手打败。   女装英雄的神话并不罕见。北欧神话种的雷神索尔就曾假扮成新娘与偷其圣器的人结婚,趁机将其杀死。日本神话中的日本武尊,在刺杀九州的熊袭族首领时也是男扮女装。

书评

在教育上,放眼世界,恐怕难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的注重程度相比。当下的中国孩子,自识字始,就有无穷无尽的学业负担。学完语文学数学、学完书法学绘画,简直片刻不得闲。

即便于千军万马中杀进大学,也并不能由此松一口气。要成为高标准、全方位的人才,光修习本专业的知识还不够,许多人还跨专业去研究。

庄子有言: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在也有大白话:知道得越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发展了多少门类的学问,终我们一生,恐怕也难以全部了解到。

日本理学博士、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通过其著作《通识:学问的门类》一书,向读者开启了一扇初步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在《通识》一书里,茂木健一郎向我们展示了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他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大致分为四大门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等方面向我们做了展示。

这本全学科导读图书无疑可以给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人们一个清晰的脉络,也让正在打破文理分科壁垒的学子们一个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宏观视角。

通读全书,很遗憾在各个学科的创始人中,难觅我们中国人的身影。

茂木健一郎虽在他的另一本《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里,通过对其本国作家夏目漱石的推崇,质疑过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在这本《通识》里,他对学科的所谓“国际视野”,实则深受“明治维新”后的西方学识与思想影响。

在《通识》里,茂木健一郎对学科的分类与概述,基本上是以西方中心的。


一、亚里士多德是“万学之祖”。

茂木健一郎认为,直到古希腊,人类才首次客观认识到了“将自然对象化了”这一意识,也就是说开始了思考的自律性。

柏拉图奠定了西方学问的基础,其后,亚里士多德运用柏拉图所建立起来的思想框架,首次尝试着对知识进行了体系化的分类。由此,亚里士多德可称“万学之祖”。

在《通识》里,无论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化艺术,处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身影。

哲学自不必说,古希腊哲学确实也称得上是诸学科之母,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与其师柏拉图及师祖苏格拉底可称古希腊的“吉祥三宝”了。物质与意识、实在与理念、感性与理性的二元论于彼时确立。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也多有著述,其《政治学》是政治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创。

不要误以为亚里士多德的“万学之祖”是白叫的,他不仅在人文和社会学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自然科学里,他也让人刮目相看。在生物界,亚里士多德正是博物学的创始人,并撰写了《动物志》一书。

到文化艺术这一类目,亚里士多德的身影又强势再现:诗学,始于亚里士多德,在欧洲的文学研究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好吧,“万学之祖”亚里士多德的英姿一时描绘不完,他是妥妥的学霸没跑了,许多学问确实从他那里生发出来。

我只是不服气,那我们的孔孟呢,诸子百家呢,很多先贤还早于亚里士多德,难道古中国就是没文化的?还是茂木健一郎如在前言里所表述的,只是学科创立古希腊拔了头筹?

古代东方文明确实在经验性知识的积累上有远远凌驾于古希腊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都存在着某种明显的断绝?

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扬光大了各个学科。


按照茂木健一郎对各个学科捋的脉络,除了古代西方对学科的创设之功外,其细分发展也是以西方为中心。

好吧,论自然科学,中国确实是停滞过的,现在顶多算是后起之秀,这且不论它,但在文学上,尤其是诗学上,《通识》对我们的诗经一字未提,未免有些缺憾呐。好在历史学中,司马迁被提过一笔,聊可安慰。

当然,阅读本就是为了开拓眼界,在《通识》里,各个细分学科,其他国家都走在了前面,这确实会引起不在其中的国家的奋起意识,也是不错的觉悟和体验吧。

比如心理学的发达程度,甚至有了心理物理学科,这好似已经超乎了我们的直观体验呢。

又比如地理学,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从经济法则的角度对城市聚落的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成为了新地理学的理想模型。我们呢,不知是这方面的报道少还是我的学识不够,总之,好像只有《徐霞客游记》的印象啊,这还没收到《通识》里呢。

在各个学科的发展概述中,茂木健一郎还夹带了不少私货,他很清楚,日本也不好妄称诞生了多个学科,但在学科发展过程中,他却花了不少篇幅来介绍日本。呵呵,窃以为,茂木健一郎写这本《通识》,开始的目标受众,只是日本人吧。

当然,在介绍“世界知识”的时候,茂木健一郎也说了,本书主要以介绍西方学科为中心,但学科的发展当然并不仅仅出现于西方,了解西方以外的学科的发展历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理解是,这算是给中国身影在“世界知识”中的缺席作了一个注脚吧。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