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遇见美学大师朱良志(方咸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遇见美学大师朱良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遇见美学大师朱良志》中国当代作家方咸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遇见美学大师朱良志

北京地下如蛛网似的地铁线,遍布整个城区,给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午3点多,我们在达官营地铁站乘7号线转4号线,在北京大学燕园校区东门出站。王新疆打电话给他的同学,但不巧他的同学去清华大学开会去了。此时离与老同学在酒店相见的时间尚早,考虑我是第一次来北京大学,王新疆想带我去北大校园中逛逛,但今天恰好是学生考研,门卫不让我们进校园。王新疆打电话向他的同学求助,没过多久,门卫接到电话后,立即放我们进去。王新疆告诉我,他今天拜访的同学是北大教授朱良志,是他安徽师范大学同班同寝室同学,专注美学研究,有点像安徽枞阳人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如果他在的话,可以参观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很有特色。进入北大校园后,我的心一下沉寂下来,未名湖旁垂柳婆娑,古色古香的小楼,高耸入云的博雅塔……我仿佛感觉到有一群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师们在未名湖边冥想闲步。

下午5点多,我们走出北大校园,循着朱良志教授事先告知的酒店位置,用手机导航,发现在北大和清华之间,离北大东门约1公里距离。我们穿过马路、跨过天桥,走进如约的酒店一楼大厅。原本以为我们来早了,但王新疆发现一个背着黑色双肩包、带眼镜的中年人正静静在一角沙发上坐着,两人不约而同的都迎了上来,原来这就是朱良志教授,他早已在此等候。朱教授一手挎着背包,一手紧握着王新疆的手,两位老同学相见分外亲热。在来的路上,我已在网上搜索了朱良志教授的介绍,他是安徽滁州人,1955年出生,今年已63岁,但面前的朱教授身材精干,皮肤白净,少有皱纹,如果不是鬓发有些花白,我真以为他只是刚到中年。

朱教授带着我们来到酒店二楼一处卡座,他提前预定了位子。他从背包中拿出一包茶,让服务员用茶壶冲泡。王新疆向朱教授介绍我是铜陵有色报记者,朱良志教授笑着紧握我的手说:“记者好啊,待会我向你暴料下王新疆在学校时的一些‘糗事’,在你们报纸上宣传下!”这时,他们的另一位大学同寝室同学、已从蚌埠某中学退休的刘安平老师也来了。朱教授忙到前台去点菜。王新疆笑着对我说;“我这老同学不像教授吧。”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三位老同学都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起始之年1978年考进安徽师范大学,现毕业已36年,各自有各自的事业和家庭,能在北京偶聚已属不易,且又是同寝室四年的安徽老乡那就更为难得了。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相互笑点着对方当年的“绯闻”趣事,如假装邂逅外语系的女生,或给心仪已久的“她”写情书……我只是一个青年后生,是这场老同学聚会的局外人,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好奇,也没有让我有半点尴尬。朱良志教授诙谐风趣,既没有读书人的半点呆板,也没有大师级人物的莫测高深,他如邻家的兄长,不时将我也引进他们的谈笑中,让我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近,这就是传说的大师“气场”吗?难怪有位听过朱良志教授课的博士生在网上发贴感叹说:“朱先生的课是为哲学系研究生开设的,据说选修者不过二十几人,所以申请了一间小教室。没想到慕名而来粉丝却早早将教室坐满,而先生的博士生却只能临时加座。窗下、廊间也站满了前来听课的‘朱粉’,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一脸稚气的天之骄子。幸亏朱先生的博士后查兄事先提醒,我早早找到了教室,坐在最后一排。”

菜上来后,朱良志教授又从他的双肩包中摸出一瓶茅台酒来,是他从家中带来,他给每人都斟上酒。1982年,朱良志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后作为人才引进进入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一级教授,等同于科学院院士。初到北大的8年,朱良志先生除了教学外,每天都要骑行40多分钟到国家图书馆去看书,经常一天只吃两餐,中午不休息,一天研究学问经常达16个小时,就是现在也丝毫没有懈怠。朱教授说他离手机要比座机远,平均每两天才看一次手机。今天是因为有老同学要来,所以手机才不离身。朱良志先生近年来著作颇丰,用著作等身来比喻,一点也不夸张,他目前已上架的著作已远远超过他的体重。朱教授笑道说他创作时,就喜欢吃东西,写一会儿就觉得很饿,然后停笔,四处找零食吃,也不长胖,大概是大脑中分解了许多营养,而不创作时,他的体重就开始增加。听了老同学的自我介绍,王新疆不由得对我感叹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1]

作者简介

方咸达,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主要文学作品有报告文学、小说、歌舞剧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