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遇見美學大師朱良志(方咸達)

遇見美學大師朱良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遇見美學大師朱良志》中國當代作家方咸達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遇見美學大師朱良志

北京地下如蛛網似的地鐵線,遍布整個城區,給出行帶來很大的方便。下午3點多,我們在達官營地鐵站乘7號線轉4號線,在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東門出站。王新疆打電話給他的同學,但不巧他的同學去清華大學開會去了。此時離與老同學在酒店相見的時間尚早,考慮我是第一次來北京大學,王新疆想帶我去北大校園中逛逛,但今天恰好是學生考研,門衛不讓我們進校園。王新疆打電話向他的同學求助,沒過多久,門衛接到電話後,立即放我們進去。王新疆告訴我,他今天拜訪的同學是北大教授朱良志,是他安徽師範大學同班同寢室同學,專注美學研究,有點像安徽樅陽人著名的美學大師朱光潛。如果他在的話,可以參觀他的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很有特色。進入北大校園後,我的心一下沉寂下來,未名湖旁垂柳婆娑,古色古香的小樓,高聳入雲的博雅塔……我仿佛感覺到有一群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師們在未名湖邊冥想閒步。

下午5點多,我們走出北大校園,循着朱良志教授事先告知的酒店位置,用手機導航,發現在北大和清華之間,離北大東門約1公里距離。我們穿過馬路、跨過天橋,走進如約的酒店一樓大廳。原本以為我們來早了,但王新疆發現一個背着黑色雙肩包、帶眼鏡的中年人正靜靜在一角沙發上坐着,兩人不約而同的都迎了上來,原來這就是朱良志教授,他早已在此等候。朱教授一手挎着背包,一手緊握着王新疆的手,兩位老同學相見分外親熱。在來的路上,我已在網上搜索了朱良志教授的介紹,他是安徽滁州人,1955年出生,今年已63歲,但面前的朱教授身材精幹,皮膚白淨,少有皺紋,如果不是鬢髮有些花白,我真以為他只是剛到中年。

朱教授帶着我們來到酒店二樓一處卡座,他提前預定了位子。他從背包中拿出一包茶,讓服務員用茶壺沖泡。王新疆向朱教授介紹我是銅陵有色報記者,朱良志教授笑着緊握我的手說:「記者好啊,待會我向你暴料下王新疆在學校時的一些『糗事』,在你們報紙上宣傳下!」這時,他們的另一位大學同寢室同學、已從蚌埠某中學退休的劉安平老師也來了。朱教授忙到前台去點菜。王新疆笑着對我說;「我這老同學不像教授吧。」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三位老同學都是在中國改革開放起始之年1978年考進安徽師範大學,現畢業已36年,各自有各自的事業和家庭,能在北京偶聚已屬不易,且又是同寢室四年的安徽老鄉那就更為難得了。他們之間有說不完的話題,相互笑點着對方當年的「緋聞」趣事,如假裝邂逅外語系的女生,或給心儀已久的「她」寫情書……我只是一個青年後生,是這場老同學聚會的局外人,但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好奇,也沒有讓我有半點尷尬。朱良志教授詼諧風趣,既沒有讀書人的半點呆板,也沒有大師級人物的莫測高深,他如鄰家的兄長,不時將我也引進他們的談笑中,讓我覺得我們之間的距離是那麼的近,這就是傳說的大師「氣場」嗎?難怪有位聽過朱良志教授課的博士生在網上發貼感嘆說:「朱先生的課是為哲學系研究生開設的,據說選修者不過二十幾人,所以申請了一間小教室。沒想到慕名而來粉絲卻早早將教室坐滿,而先生的博士生卻只能臨時加座。窗下、廊間也站滿了前來聽課的『朱粉』,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有一臉稚氣的天之驕子。幸虧朱先生的博士後查兄事先提醒,我早早找到了教室,坐在最後一排。」

菜上來後,朱良志教授又從他的雙肩包中摸出一瓶茅台酒來,是他從家中帶來,他給每人都斟上酒。1982年,朱良志畢業後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曾任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後作為人才引進進入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是國家一級教授,等同於科學院院士。初到北大的8年,朱良志先生除了教學外,每天都要騎行40多分鐘到國家圖書館去看書,經常一天只吃兩餐,中午不休息,一天研究學問經常達16個小時,就是現在也絲毫沒有懈怠。朱教授說他離手機要比座機遠,平均每兩天才看一次手機。今天是因為有老同學要來,所以手機才不離身。朱良志先生近年來著作頗豐,用著作等身來比喻,一點也不誇張,他目前已上架的著作已遠遠超過他的體重。朱教授笑道說他創作時,就喜歡吃東西,寫一會兒就覺得很餓,然後停筆,四處找零食吃,也不長胖,大概是大腦中分解了許多營養,而不創作時,他的體重就開始增加。聽了老同學的自我介紹,王新疆不由得對我感嘆道:「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1]

作者簡介

方咸達,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主要文學作品有報告文學、小說、歌舞劇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