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遣闷戏呈"是点题之笔。

"遣闷"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憋闷,"戏呈"则表明诗人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此诗把诗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景物和故事描绘刻画出来,似轻描淡写般无意为之,却更加深沉含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1]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名家点评

杜臆》:同此雨色,同此微寒,莺则"坐",鹭则"飞";"坐"者"愁湿","飞"者"剧干",皆失其性也。非莺真"愁湿",鹭真"剧下",闷中览物,若莺、鹭同此闷者,所以为"戏"也。又说到自身,晚节漂零,诗律渐细,若得酒伴与之谈诗,岂非闷中一适,谁家可以数去而不自惜其酒乎?此亦"戏"也。……"老去诗篇浑漫与",真语也;"晚节渐于诗律细",戏语也。然公于漫兴中脉理甚细,戏语亦真。

《杜诗详注》:"清狂客"三字,旷怀豪兴,兼而有之,公之自命甚高。公尝言"老去诗篇浑漫与",此言"晚节渐于诗律细",言用心精密;"漫与",言出手纯熟,熟从精处得来,两意未尝不合。朱瀚曰:"江浦"二字打头,近俗;"暄昨夜",更俗;"动微寒",欠稳;"雨色"、"雷声",土木对偶,比"雷声忽送千峰雨"何如?"交"、"并"二字,重复;"太剧干"三字,晦涩;……其云"晚律渐细",岂少年自居粗率乎?

《读杜心解》:旧以此诗为索饮戏呈,遂来寒乞之诮,而不知其非也。详诗意,平时常饮于路,此夜则留宿路斋而晓呈者……其曰"遣闷"者,居夔枯寂而"闷";曹长多情,是可"遣"也。……峡中朋宴殊简,得一曹长,便深嗟而乐道之。议者自家错解,乃云不类少陵本色,不知此正少陵本色处也。

《杜诗镜铨》:邵云:曰稳曰细,总见此老苦心("晚节渐于"句下)。

《雨村诗话》:少陵诗有不可解之句……又如"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偶对不测,自称"律细",何耶?盖雨中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耳。雨中闷极,唯有作诗饮酒,故想路十九也。此皆意在空际之法。

作品鉴赏

唐人特别是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绝不会随意涂鸦,往往大有用意。这首诗,"遣闷戏呈"这个标题正是点题之笔。"遣闷"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憋闷,"戏呈"则表明老杜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

首句"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这时诗人坐在舟中,百感交集,心中自是有些抑郁。朱瀚所说'雷声忽送千峰雨'是杜甫另一首诗的一句,那首诗杜甫描写的是三峡春天的美景,洋溢着诗人对春雨和生活的喜爱,和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喧"则更表明雷声的讨厌和无趣。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则更加烘托出诗人难以排泄的郁闷。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这更是佳妙之笔。"黄鹂并坐交愁湿",同样是诗人对雷雨夜的厌恶之情。但"白鹭群飞太剧干"则是转折。"剧"对应前句"愁",取戏剧之意,喜欢高兴的意思。如果大家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呆过,一定知道白鹭这类鸟是不太怕湿的,甚至往往喜欢在初雨时捕食,当然此时食物比较多。作者此时的心情,因为要去见路十九,"但有故人奉米禄",怕是又少不了好酒好肉,自然非常高兴。所以看到"白鹭群飞太剧干",想到自己喜悦之情。这是一个转折,这样就自然就过渡到了第三句。至于朱瀚说偷自"黄莺过水",这也是杜甫诗中句子,同样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和这里黄莺并作的愁苦郁闷,与白鹭群飞的那种高兴喜爱是不同的感情。

第三句"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这句同样情感含蓄,耐人寻味。诗人到了晚年,对自己的诗是非常自信的,"晚节渐于诗律细"。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意境与"白鹭群飞太剧干"相同,皆为自信豁达高兴之意。另一方面,诗人晚年,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连推崇他的恐怕也不多。所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而却又经常不得不寄人篱下,"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而"谁家数去酒杯宽"则又是转折,诗人晚年诗写的那么好,却又有谁欣赏诗人,能让我去他那里一起喝酒呢?杜甫写诗,往往句法气象万千,感情千转百回,这里就是一个例证。这句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着自信、潦倒、心酸、自嘲等等多重感情,其实更是诗人晚年写诗达到炉火纯青的写照。

最后一句"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和诗标题"遣闷戏呈"对应。对于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是很感激的。"惟君"既表达感激,也有自哀之意。

诗以言志,譬如杜诗中的燕子,既有活泼可爱的"自来自去梁上燕",也有让人心烦的"清秋燕子故飞飞"。这首诗把诗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景物和故事描绘刻画出来,似轻描淡写般无意为之,却更加深沉含蓄,不愧为"晚节渐于诗律细"、"老去诗篇浑漫与"。如朱瀚之类评论家,只懂肤浅的遣词造句,却不懂细腻感情和伟大的人格是一个大诗人和普通诗人的区别,自然也不足为奇。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可爱动画赏析

百家讲坛——诗圣杜甫(三)杜甫辞官之谜

参考资料

  1.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