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遣悶戲呈"是點題之筆。

"遣悶"說明詩人寫詩是為了排遣憋悶,"戲呈"則表明詩人見到故人時的喜悅之情。此詩把詩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通過景物和故事描繪刻畫出來,似輕描淡寫般無意為之,卻更加深沉含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1]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

黃鸝並坐交愁濕,白鷺群飛太劇干。

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

惟吾最愛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闌。

名家點評

杜臆》:同此雨色,同此微寒,鶯則"坐",鷺則"飛";"坐"者"愁濕","飛"者"劇干",皆失其性也。非鶯真"愁濕",鷺真"劇下",悶中覽物,若鶯、鷺同此悶者,所以為"戲"也。又說到自身,晚節漂零,詩律漸細,若得酒伴與之談詩,豈非悶中一適,誰家可以數去而不自惜其酒乎?此亦"戲"也。……"老去詩篇渾漫與",真語也;"晚節漸於詩律細",戲語也。然公於漫興中脈理甚細,戲語亦真。

《杜詩詳註》:"清狂客"三字,曠懷豪興,兼而有之,公之自命甚高。公嘗言"老去詩篇渾漫與",此言"晚節漸於詩律細",言用心精密;"漫與",言出手純熟,熟從精處得來,兩意未嘗不合。朱瀚曰:"江浦"二字打頭,近俗;"暄昨夜",更俗;"動微寒",欠穩;"雨色"、"雷聲",土木對偶,比"雷聲忽送千峰雨"何如?"交"、"並"二字,重複;"太劇干"三字,晦澀;……其雲"晚律漸細",豈少年自居粗率乎?

《讀杜心解》:舊以此詩為索飲戲呈,遂來寒乞之誚,而不知其非也。詳詩意,平時常飲於路,此夜則留宿路齋而曉呈者……其曰"遣悶"者,居夔枯寂而"悶";曹長多情,是可"遣"也。……峽中朋宴殊簡,得一曹長,便深嗟而樂道之。議者自家錯解,乃雲不類少陵本色,不知此正少陵本色處也。

《杜詩鏡銓》:邵雲:曰穩曰細,總見此老苦心("晚節漸於"句下)。

《雨村詩話》:少陵詩有不可解之句……又如"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偶對不測,自稱"律細",何耶?蓋雨中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耳。雨中悶極,唯有作詩飲酒,故想路十九也。此皆意在空際之法。

作品鑑賞

唐人特別是杜甫寫詩,惜字如金,標題絕不會隨意塗鴉,往往大有用意。這首詩,"遣悶戲呈"這個標題正是點題之筆。"遣悶"說明詩人寫詩是為了排遣憋悶,"戲呈"則表明老杜見到故人時的喜悅之情。

首句"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描繪的是雷聲隆隆,陰雨催寒的景象。這時詩人坐在舟中,百感交集,心中自是有些抑鬱。朱瀚所說'雷聲忽送千峰雨'是杜甫另一首詩的一句,那首詩杜甫描寫的是三峽春天的美景,洋溢着詩人對春雨和生活的喜愛,和這首詩抒發的情感是不同的。"喧"則更表明雷聲的討厭和無趣。喧雷、寒雨的疊加描寫則更加烘托出詩人難以排泄的鬱悶。

"黃鸝並坐交愁濕,白鷺群飛太劇干",這更是佳妙之筆。"黃鸝並坐交愁濕",同樣是詩人對雷雨夜的厭惡之情。但"白鷺群飛太劇干"則是轉折。"劇"對應前句"愁",取戲劇之意,喜歡高興的意思。如果大家在生態環境好的地方呆過,一定知道白鷺這類鳥是不太怕濕的,甚至往往喜歡在初雨時捕食,當然此時食物比較多。作者此時的心情,因為要去見路十九,"但有故人奉米祿",怕是又少不了好酒好肉,自然非常高興。所以看到"白鷺群飛太劇干",想到自己喜悅之情。這是一個轉折,這樣就自然就過渡到了第三句。至於朱瀚說偷自"黃鶯過水",這也是杜甫詩中句子,同樣是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這和這裡黃鶯並作的愁苦鬱悶,與白鷺群飛的那種高興喜愛是不同的感情。

第三句"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家數去酒杯寬",這句同樣情感含蓄,耐人尋味。詩人到了晚年,對自己的詩是非常自信的,"晚節漸於詩律細"。晚節漸於詩律細"的意境與"白鷺群飛太劇干"相同,皆為自信豁達高興之意。另一方面,詩人晚年,窮困潦倒,詩作也難有知音,連推崇他的恐怕也不多。所謂"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而卻又經常不得不寄人籬下,"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而"誰家數去酒杯寬"則又是轉折,詩人晚年詩寫的那麼好,卻又有誰欣賞詩人,能讓我去他那裡一起喝酒呢?杜甫寫詩,往往句法氣象萬千,感情千轉百回,這裡就是一個例證。這句看似信手拈來,卻蘊含着自信、潦倒、心酸、自嘲等等多重感情,其實更是詩人晚年寫詩達到爐火純青的寫照。

最後一句"惟君最愛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闌",和詩標題"遣悶戲呈"對應。對於路十九欣賞自己,詩人是很感激的。"惟君"既表達感激,也有自哀之意。

詩以言志,譬如杜詩中的燕子,既有活潑可愛的"自來自去樑上燕",也有讓人心煩的"清秋燕子故飛飛"。這首詩把詩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通過景物和故事描繪刻畫出來,似輕描淡寫般無意為之,卻更加深沉含蓄,不愧為"晚節漸於詩律細"、"老去詩篇渾漫與"。如朱瀚之類評論家,只懂膚淺的遣詞造句,卻不懂細膩感情和偉大的人格是一個大詩人和普通詩人的區別,自然也不足為奇。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視頻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可愛動畫賞析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三)杜甫辭官之謎

參考資料

  1.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