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避是中国汉字,注音是bi,总笔画是16笔,意思是(1)躲开;回避:~雨|~风头|~而不谈。(2)防止:~孕|~雷针。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避

拼音; bi

部首; 辶

外文名称; avoid prevent shun

总笔画; 16

基本信息

部首:辶

汉字首尾分解:辶辟

汉字部件分解:尸口立十辶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五笔86:nkup

五笔98:nkup

仓颉:ysrj

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454

笔顺读写:横折、横、撇、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四角号码:30304

郑码:wxjs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07F

释义

避 <动>注音:bi 四声

形声。从辵,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dodge;avoid]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公(袁可立)寝其邪谋,受我戎索。避其凶焰,乐我丘园。--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袁可立)及拜夕郎,喈喈梧掖,所上封事,多不避贵。--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离去 [leave]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逊让 [modestly decline]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隐藏 [hide]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避 bì

①躲开;回避:~开、~风、~雨、~暑、~世、~讳、回~、~重就轻、~世绝俗。

②防止:~暑、~免、~孕、~嫌、~雷针

示例

【避讳】

①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如汉文帝叫刘恒,就改'恒山'为'常山'。

②不愿说出、听到或看到某些不吉利、令人不快的言行:渔民~说'翻'。

③回避。

【避雷器】限制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过电压的主要保护装置。通常装在被保护设备附近。主要类型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等。

【避实击虚】见【避实就虚】。【避实就虚】军事上指避开对方的实力,攻击其薄弱环节。又作避实击虚。

【避孕】用药物或用具阻止精子和卵子相结合,使不受孕。

【避重就轻】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实质性的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方面。

【避】陕西方言中斥责人离开。(贬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辵,辟声。声符辟甲骨文从辛、从卩(人形),辛为剞劂之刑具,像对跪跽者施刑。金文加(像玉璧之形),疑为声符。避本义为回避、躲避。《说文》:"避,回也。"段玉裁注:"此回依本义训转,俗作回,是也。"《玉篇·辵部》:"避,回避也。"《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引申有离开、辞让、避免、违背等意义。

古典解释

〔古文〕蓶╾【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毗义切,音鼻。【玉篇】回避也。【史记·蔺相如传】望见廉颇,引车避匿。【前汉·王吉传】叙:避而入商雒深山。【后汉·郅恽传】避地敎授。【注】隐遁也。

又【正韵】通作辟。【论语】辟世、辟地、辟言、辟色,俱作辟。

同义词

避、辟、僻、擗、譬---- 《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诗经·邶风·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辟作"避"解。《礼记·儒行》:"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辞怨。"《札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辟作"譬"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常用词组

避而不谈 bì ér bù tán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避风 bì fēng[avoid wind draughts;take shelter from the wind]∶离开刮风处或遮挡住以避免风吹

避风港 bì fēng gǎng[harbor(port) of refuge]∶一种无装卸设备的港口,其唯一目的是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

避风头 bì fēng tou[avoid wind draughts;stay away from trouble]

避光 bì guāng[photophygous]∶喜阴的或在阴处茁壮生长

避讳 bì huì

避讳 bì huì

避祸就福 bì huò jiù fú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避忌 bì jì[avoid] 回避;有所顾忌而避开

避开 bì kāi[avoid]∶躲开,不接触他有意避开她

避坑落井 bì kēng luò jǐng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避雷器 bì léi qì[lightning arrester] 一种保护电器设备等免受雷击损害的装置

避雷线 bì léi xiàn[lightning conductor] 一种为防止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受到雷击而架设的线路

避雷针 bì léi zhēn[lightning conductor(rod)] 一种保护建筑物及屋外电气设备免受雷击的装置

避免 bì miǎn[avoid;prevent] 使不发生避免重犯错误

避难就易 bì nán jiù yì就:凑近,靠近。躲开难的,去找容易的做。也指做事情先从容易的做起。

避难 bì nàn[take refuge]∶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避匿 bì nì[conceal(hide) oneself(sth.)] 躲避;藏匿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避让 bì ràng[dodge] 躲避;让开他性情暴躁,人们都有意避让他

避世 bì shì[retire from the world] 离世隐居,避免和外界接触

避世绝俗 bì shì jué sú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

避实击虚 bì shí jī xū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避暑 bì shǔ[pass the summer holidays;be away for the summer holidays;spend a holiday at a summer resort]∶到凉爽的地方度过炎热的暑期

避嫌 bì xián[avoid arousing suspicion] 避开嫌疑

避邪 bì xié[ward off evil] 避开恶魔或邪恶

避雨 bì yǔ[seek shelter from the rain] 离开露天处或遮住以避免雨淋

避孕 bì yùn[contraception;birth control] 用药物或器具防止精子和卵子结合

避孕药 bì yùn yào[contraceptive] 避孕用的药物

避重就轻 bì zhòng jiù qīng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相关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