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邓宛霞,女,香港人。香港著名京剧昆剧演员。香港唯一的梅花奖得主[1]

原图链接邓宛霞:香港著名京剧昆剧演员。香港唯一的梅花奖得主。

现为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香港艺术发展局戏曲小组委员会委员、香港市政局戏曲顾问、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2]

目录

生平简介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的得意弟子,并随著名武旦张美娟习武,还受教于李玉茹杜近芳曹和雯姚传芗等名家。

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香港唯一获得这项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的艺术家。师从名家俞振飞。在大师悉心指点下,潜心钻研苦练,深得真传,打下扎实的昆曲基础。又随名武旦张美娟习武。

1990年12月,对于邓宛霞来说永远值得纪念。在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40多个剧团中,邓宛霞领衔的香港邓宛霞京昆剧团以其对京昆艺术传统精华的全面继承和大胆创新而独树一帜。12月21日,邓宛霞京昆剧团和山东京剧院一团在北京同台演出了传统剧目《大英杰烈》,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3]

《大英杰烈》这出戏不好演,它集花旦、花衫、武小生于一体,合唱、念、做、打于一身,唱旦角的没两下子,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邓宛霞演起来,却是那样胸有成竹,游刃有余。[4]

在《大英杰烈》的唱腔运用上邓宛霞也独具匠心。比如前边拉弓的“流水十三咳”,后边行路的“西皮娃娃调”。前者俏丽流畅,抒发了少女的喜悦之情,后者女扮男装反串小生,情绪激昂、雄壮,伴随着悲愤凄怆,揭示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感人至深。

身披大靠,脚踏厚底靴,拿刀舞枪,起霸开打,对旦角来说均非易事,邓宛霞在后半出戏里,却以极为精湛的技艺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大英杰烈》里演绎的陈秀英别具风格,打动了观众,更打动了梅花奖评委,她也由此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邓宛霞的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更可贵的是她身上、脸上,还有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处处有戏。把少女陈秀英那天真活泼、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职业生涯

出身名门,其外祖为前清名将、封疆大吏岑春煊,祖父则为香港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邓典初

本人自幼喜爱艺术,少年时即练习芭蕾舞,17岁赴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造诣很深,又迷恋绘画。

后爱上京昆艺术,拜大师俞振飞为师。在大师悉心指点下,潜心钻研苦练,深得真传,打下扎实的昆曲基础。又随名武旦张美娟习武。先后与名家杜近芳梅葆玖李玉茹陈正薇等学戏问艺,技艺更加深化。她极重视舞台实践,经常到内地或在港巡回演出。

1987年参加香港艺术节和中国首届艺术节。

1989年又代表香港参加全国戏曲名家研讨汇演,反响强烈,被誉为香港京昆艺术一颗明珠。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

1990年成立邓宛霞京昆剧团,任团长。

1991年以演荀派名剧《大英杰烈》而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2016年11月,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

代表剧目

京昆合演《白蛇传》、《神雕侠侣》;

昆曲《游园惊梦》、《武松与潘金莲》、《玉簪记》、《惊变埋玉》、《说亲回话》;

京剧《大英杰烈》、《尤三姐》等。

人物评价

邓宛霞嗓音宽厚圆润,文武兼备,京昆皆能。表演风格清新脱俗,细腻入微,有“香港京昆艺坛明珠”之美誉。

她曾屡次应邀参加国内外艺术节及巡回演出,亦曾任报刊专栏作家及香港电台戏曲节目主持。

历任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及香港市政局中国戏曲顾问小组成员。

历年来除艺术钻研外,邓宛霞在港亦致力于京昆剧的发展、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