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地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邢台地震 |
名稱:邢台地震 時間: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 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 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專區隆堯縣 震源深度:10公里 震中經緯度:北緯37度21分,東經114度55分; 北緯37度32分,東經115度03分 震級:6.8級、7.2級 震中烈度:9度;10度 傷亡人數:死亡8064人,傷38000人 破壞範圍:136個縣市 經濟損失:10億元 |
邢台地震,是指在河北省邢台地區發生的地震。邢台先後發生過兩次大地震,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濟損失10億元。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專區隆堯縣(北緯37度21分,東經114度55分)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強;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專區寧晉縣(北緯37度32分,東經115度03分)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這是一次久旱之後的大震。地震發生後,漫天飄雪。中國總理周恩來三赴震區,百姓的苦難使他落淚,他指示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中國的地震預報事業在邢台地震的血泊中矗立起劃時代的里程碑。
簡介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區隆堯縣東,發生了6.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烈度為 9度強。繼這次地震之後,3月22日在寧晉縣東南分別發生了6.7級和7.2級地震各一次,3月26日在老震區以北的束鹿南發生了6.2級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區以東的巨鹿北發生了6級地震。從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時間裡,邢台地區連續發生了5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時19分在寧晉縣東南發生的7.2級地震。〔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範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範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臺,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為10度、這一地震群統稱為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壞範圍很大,一瞬間便襲擊了河北省邢台、石家莊、衡水、邯鄲、保定、滄州6個地區,80個縣市、1639個鄉鎮、17633個村莊,使這一地區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傷,倒塌房屋508萬餘間,這次地震襲擊了10多個工廠和礦山,襲擊了52個縣市郵局,破壞了京廣和石太等5條鐵路沿線的橋墩和路塹16處,震毀和損壞公路橋樑77座,地方鐵路橋2座。毀壞農業生產用橋樑22座共540米。
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1966年3月22日7.2級地震時,邢台、石家莊、邯鄲、保定4個地區,發生山石崩塌361處,山崩飛石撞擊引起火災22處,燒毀山林3000畝。
震後次生火災連續發生。根據邢台、衡水、石家莊、邯鄲、保定5個地區統計,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發生火災422起、燒傷74人,燒毀防震棚470座。
破壞情況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級、7.2級地震,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生在我國人口稠密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和人員傷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喪生、38000餘人受傷。受災面積達23000平方公里。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1]
震區處於滹陀河沖積扇的西南緣,太行山山前洪積--沖積傾
斜平原的前緣,古寧晉泊湖積--沖積窪地及沖積平原之間。滏陽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震區中部。
震區在構造上屬於邢台地塹區,它東鄰滄縣隆起,北接翼中拗陷,西界太行隆起,南鄰內黃隆起。這次地震活動嚴格限制在邢台地塹內部。
邢台地塹的總體構造方向為北北東向,內部發育一系列較大的北北東--北東向斷裂帶,局部尚發育有北西--北西西向斷裂。根據物探資料,地塹的凸起和凹陷之間有兩條隱伏斷裂;一條在南部,方向由西端的北西西向轉為東端的北東向;一條在北部,方向為北北東。前者的東北端點與後者的西南端點相距20公里。根據地區破壞和地震活動特點判斷,這兩條隱伏斷裂經這次地震活動已經相互溝通。
這次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壞以地裂縫和噴水冒砂為主。地裂縫沿着滏陽河、古寧晉泊和古河道範圍呈帶狀分布,總體走向為北30o~35o東。噴水冒砂比較普遍,多分布在古河道、地形低洼和土質疏鬆地區。
沿古河道,不僅地裂縫及噴水冒砂普遍,而且位於古河道上的村莊比相鄰村莊的破壞嚴重;在同一村莊中,古河道通過地段的房屋又比其它地段破壞嚴重。
極震區內的居民點多為土坯牆結構的平房,多數分布在巨厚的亞粘土、粘土、粉砂土等沉積物之上。在地震中,受噴水冒砂、砂土液化的影響,土層承壓能力顯著降低。另外,這裡過去是澇窪鹽鹼地區,由於地下水和鹽鹼的長期腐蝕,地基、牆腳很不結實,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大大減弱,因而破壞嚴重。
極震區地形地貌變化顯著,出現大量地裂縫、滑坡、崩塌、錯動、湧泉、水位變化、地面沉陷等現象,噴水冒沙現象普遍,最大的噴沙孔直徑達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許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乾涸的池塘充滿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沒了農田和水利設施。地面裂縫縱橫交錯,延綿數十米,有的長達數公里,馬蘭一個村就有大小地裂縫150餘條。有的地面上下錯動幾十厘米。冀縣閻家寨附近百津渠的堤壩原高出地面2米,震後陷入地表以下2米,在長110米、寬11米的地段上,裂開寬有5米大縫,縫深4米。震區內滏陽河兩岸造成嚴重坍塌,任村滏陽河故道被擠壓成一條長48米、寬3米、高1米的土粱。
救災援助
黨中央、國務院極為關切和重視,周總理三次親臨災區,察看災情,慰問群眾,部署救災工作。同時對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向災區人民發出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莊嚴號召,極大地鼓舞了震區人民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2]
地震發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參謀部立即通知震區附近駐軍趕赴震區,參加救災工作。周總理親臨災區指揮救災、看望災民、視察災情。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救災的達100多個單位、36674人,其中解放軍官兵24411人、醫務人員7095人,汽車881輛,飛機38架。各種救災物資、藥品也源源不斷地運到災區。[3]
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災區成立了以部隊為主的黨、政、軍聯合指揮部。指揮部下設司令部、政治部、醫療衛生、物資供應、交通運輸、治安等辦公室。設立了7個分指揮部,各受災地區、縣也相應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當地的災情上報、救災物資的申報、轉運、分發,人民生活的安置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
紀念碑館
邢台大地震中,馬欄村死傷人數眾多,村民袁桂所的6位親人被砸死,自己也被砸暈。[4]
40年過去了,記者眼前這位66歲的老人滿臉滄桑,在他和村民一樣經歷了那場"大劫難"同時,他還和地震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全村哭聲連天,我任村裡的民兵副連長,從廢墟中爬起來,迅速組織青壯年救人。震後我就開始琢磨為啥地震前幾個月,村里井水老是冒泡,怎麼打水井水也不干?後來才知道這是地震的前兆!"袁桂所說,周總理到隆堯視察災情時很憂慮地提到,前人只留下地震的記錄,沒有留下經驗。這次地震付出代價慘重,我們必須從中取得經驗。"我把總理的這些話牢牢地記住了。"
那年的3月12日袁桂所開始觀測井水變化,正式搞起了地震預報,袁桂所在村里找了6個夥伴,成立了隆堯縣第一個地震科研小組,待遇是村里每年多給記幾個工分,後來縣裡每月給誤工補助5元錢。科研小組的人員由於年齡的增長,有的參了軍,有的出了嫁,只有袁桂所硬是把觀井測地震的活兒給堅持下來了。
"就是因為這眼井,才有了中國第一代地下水觀測井網的建立。"如今,袁桂所把自家的房子蓋在"馬欄一號古井"邊上。每天早8點,他都要測量水位並記錄到牆上的坐標圖裡,記者3月7日採訪那天的水位是7.28米。
由於邢台大地震具有前震多、主震強、衰減有起伏、餘震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這就為地震科學研究和實驗提供了一個天然場所。也正因此,1966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籌建的紅山地震台在邢台大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了。
紅山地震台位於隆堯縣縣城西北約9公里的紅山山丘上。紅山地震台已發展成為擁有測震、地磁、水準、地電等多種觀測手段的綜合地震台,並成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地震基準台。
"可以這麼跟你說,新中國的地震研究是從我們這裡走來的!"隆堯縣委宣傳部的新聞科長國紅科說這話時,眼裡充滿自豪。
邢台地震是中國災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地震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邢台地震為中國抗震救災和地震預測預報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地震科普視頻
為了銘記邢台地震的經驗教訓,追懷亡者,激勵後人,垂教後人,由地震震中所在的隆堯縣地震辦公室倡議,原國家地震局、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地震局、原邢台地區公署、隆堯縣人民政府及震區部分群眾集資50多萬元,於1987年3月8日在邢台地震的震中區隆堯縣縣城東建成了邢台地震資料館和邢台地震紀念碑,建成後至今共接待參觀者十餘萬人次。邢台地震紀念碑高19.66米,標誌着1966年,台基高2.4米,分為三層,每層八步台階,象徵3月8日。
- 邢台地震紀念碑碑文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時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時十九分,我區隆堯縣白家寨、寧晉縣東汪先後發生六點八級和七點二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為九度強和十度,波及百餘縣、市,尤以隆堯、寧晉、巨鹿、新河為烈。
震前,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隨後大地顛簸,地面驟裂,張合起伏,急劇抖動,噴黃沙、冒黑水。老幼驚呼,雞犬奔突。瞬間,五百餘萬間房屋夷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歿於瓦礫,三萬餘人罹傷致殘,農田工程、公路、橋樑悉遭損毀。災情之重實屬罕見,傷亡殘狀目不忍睹。
震後,周恩來總理冒餘震之險三次親臨現場,體察災情,面慰群眾,提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之救災方針。李先念副總理暨中央慰問團亦即趕來,撫民心,勵自救。黨中央、國務院之深切關懷,使災區人民沒齒難忘。
省、地、縣黨政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抗震救災,組織發展生產,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兩萬四千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星夜奔來,捨生忘死,排險救人,十指淌血活民命於絕境,搭棚架屋, 廢寢忘食而助民以安居,誠謂德高齊天。來自京、津、滬、石等市七千醫護人員,含辛茹苦,救死扶傷,實乃情深若海。全國各族人民莫不伸出友誼之手,紛紛投函致電,捐款贈物,運來災區的衣食用品、生產物資,難以數計。
對此,災區人民無不感激涕零,由衷呼出"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並化悲痛為回天之力,重整山河、創業建功。廢墟舉處,當年急糧棉豐登,新房排排,新村片片。
在周總理的親自指揮下,三十多個科研單位、五百五十餘名科技人員先後趕到地震災區,進行我國有始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現場考察實驗。從此,前所未有的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在我國廣為開展,專群結合,多路探索,使我國地震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地震研究工作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邢台大地震堪為我國地震史上之里程碑。
撫今追昔,倏已廿載。如今災區已是人笑年豐,地換新顏。然地震之慘痛教訓,親人之所遭不幸,終不能忘懷,黨予人民救命之恩情,群眾抗震卓絕之精神,永刻骨銘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際,特立此碑,以追懷亡者,激勵今人,垂教後人。
視頻
邢台地震,周總理講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大的災難
邢台大地震
參考來源
- ↑ 邢台地震帶分布圖及歷史上邢台地震大學高考網, 2019-03-15
- ↑ 邢台地震周總理緊急下令,解放軍首次參與救援!東方咨訊,2017-09-24
- ↑ 珍貴老照片:1966年周恩來探望河北邢台地震災區中國網,2013-04-22
- ↑ 邢台地震紀念_歷史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