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妮和克萊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邦妮·伊莉莎白·派克(Bonnie Elizabeth Parker,1910年|10月1日|1934年|5月23日)和克萊德·切斯特納特·巴羅(Clyde Chestnut Barrow,1909年|3月24日|1934年|5月23日)是美國經濟大恐慌時期著名的鴛鴦大盜,他們的幫派活動於美國中部,他們以搶銀行聞名,但是他們更常搶劫小型商店和郊區的加油站,他們的所作所為吸引了美國媒體和讀者的關注,在 1931 到 1934 年,也就是所謂的「公敵時期(Public enemy era)」,他們至少殺害了九名警察。1934年5月23日,兩人在路易斯安那州吉布斯蘭市邊維爾郡被警方设伏击毙。
媒體筆下的邦妮和克萊德往往和真實情況有所出入,尤其是邦妮。報紙、新聞短片和低俗的偵探雜誌把邦妮描繪成一個抽著菸、操著機關槍的殺手,這和真實情況相悖,但她的確在兩年內犯下了至少一百條的重罪,無數位警官指控邦妮殺警未遂(雖然幫派成員 W.D. 瓊斯在接受審判時否認這點)。警方在一個被遺棄的藏身處找到了邦妮抽菸的底片,照片後來被公諸於世。邦妮對駱駝牌香菸上癮,但她從沒抽過雪茄。歷史學家傑夫·奎因表示,在藏身處中找到的照片增添了邦妮的魅力,也導致關於幫派的迷思。
1967年的電影《我倆沒有明天[1] 》復甦了大眾對於這兩位罪犯的關注,也為他倆蒙上浪漫的氛圍。電影導演為亞瑟·佩恩,由華倫·比提和費·唐娜薇主演。
鴛鴦大盜
邦妮和克萊德第一次見面是1930年1月在朋友的家中,邦妮失業並待在朋友家中照顧她。克萊德順便拜訪這位朋友,而邦妮正在廚房做熱巧克力。當兩人見面,便立刻陷入熱戀中。此後當克萊德作案時,邦妮便一直忠實的待在克萊德身邊。
死亡
克萊德是一名甫出獄的銀行搶匪,邦妮則是個對生活厭倦想追求刺激的人。一日克萊德在作案時巧遇邦妮,邦妮非常崇拜他非法的行徑,於是兩人成為鴛鴦大盜。顯然他們都沒有想在安穩中求發展的需求,他們要的是名利,最重要的,他們是要享受人生。他們帶領一群劫匪展開傳奇的犯罪行動,組織了巴羅幫。他們遊走各小鎮,偷盜強劫無惡不作,美國西南部陷入一片惶恐,媒體甚至稱他為「經濟恐慌期的俠盜羅賓漢」。警方隨即派出大批人馬追緝他們,終於導致悲劇收場。邦妮和克萊德1934年5月23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邊維爾縣偏僻的道路上遭到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警方埋伏,兩人的座車遭到警方以冲锋枪、霰彈槍及手槍等約130發子彈掃射,兩人身中50多槍當場死亡。
早年
邦妮·派克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羅威那(Rowena),是三個小孩中的第二個。1914年,父親死去,於是母親帶著他們前往西達拉斯,並生活於貧困之中。邦妮在學校成績優異,以創意寫作見長。1926年,16歲的派克與Roy Thornton結婚,這段短暫的婚姻只維持到1929年,兩人分居但是沒有離婚。
克萊德·巴羅則出生於德克薩斯州埃利斯縣,是七個小孩中的第五個,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1926年,克萊德由於未按時開還租車而第一次被逮捕,第二次被逮捕則是因為持有偷來的贓物(一隻火雞)。根據John Neal Phillips,克萊德的人生目標並不想藉搶劫銀行成名,而是為了報復州監獄在他服刑期間對他所做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