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邵晶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邵晶坤
原图链接 [ 图片来源东南网]
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出生 黑龙江哈尔滨
国籍 中国
职业 画家

邵晶坤,一九二九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于1949年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前身)学习绘画,师从徐悲鸿董希文蒋兆和、叶浅予等艺术家。 [1]

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2]

人物简介

邵晶坤,一九二九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于1949年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前身)学习绘画,师从徐悲鸿和董希文、蒋兆和、叶浅予等艺术家。

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1957年《刘胡兰在家乡》为山西博物馆收藏。

1958年《鱼水情》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1962年中国美协组织董希文、邵晶坤到西藏深入生活,在美术馆及全国巡回展出。

1976年《十里长街》(纪念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1978年为宋庆龄纪念馆创作《国之瑰宝》(宋庆龄肖像)。

1981年被聘为徐悲鸿画室导师。1986年赴苏联格鲁吉亚等地参观写生并展出,1987年赴英国,应Duruom大学邀请讲学。

其油画《静物组画》在英国皇家节日大厅展出。

油画《国之瑰宝》在我国美术馆展出。

油画《绍兴水乡》在美国纽约哈克尼斯参加了“中国现代油画展”。在1989年赴新加坡参加“中国现代油画展”,油画《塔吉克女孩》被收藏。

1990年油画《黄菊》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1992年赴法国、香港参观访问,参加香港展览中心“中国文物展览馆”展出。

《瓶花》参加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四字楼“首届中国油画展”。油画《月季花》、《金秋时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3年赴日本参加“中日建交二十周年美术大展”,油画《白芍》被评为特等优秀作品奖。

1994年出版大型画册《邵晶坤自选画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海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人物生平

1929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

1949年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前身)学习绘画,师从徐悲鸿、董希文、蒋兆和、叶浅予等艺术家。

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在北京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1957年《刘胡兰在家乡》为山西博物馆收藏。

1958年《鱼水情》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1962年中国美协组织董希文和邵晶坤到西藏深入生活,在美术馆及全国巡回展出。

1976年《十里长街》(纪念周总理)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1978年为宋庆龄纪念馆创作《国之瑰宝》(宋庆龄肖像)。

1981年被聘为徐悲鸿画室导师。

于1986年赴苏联格鲁吉亚等地参观写生并展出,1987年赴英国应Duruom大学邀请讲学。

油画《静物组画》在英国皇家节日大厅展出。

油画《国之瑰宝》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油画《绍兴水乡》在美国纽约哈克尼斯参加“中国现代油画展”。

1989年赴新加坡参加“中国现代油画展”,油画《塔吉克女孩》被收藏。

1990年油画《黄菊》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1992年赴法国和香港参观访问,参加香港展览中心中国文物展览馆展出。

《瓶花》参加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四字楼首届中国油画展。油画《月季花》和《金秋时节》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于1993年赴日本参加“中日建交二十周年美术大展”,油画《白芍》被评为特等优秀作品奖。

于1994年出版大型画册《邵晶坤自选画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和海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作品特色

自幼迷恋舞蹈、音乐和绘画,但最终选择了绘画作为终身的职业。

她1949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学院前身),是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董希文的直接学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第一代成绩优秀、卓有成就的知名女画家。

50年代初,徐悲鸿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解放区的文艺思想相结合更趋完善。

当时美术学院聚集着一大批具有创作实力和教学经验的老师和画家,可算群星荟萃、灿烂生辉,学生来源充足,同一年级录取一百余名新生,这是前所未有的,学习环境可谓热气腾腾、蒸蒸日上。

徐悲鸿倡导、创始的现实主义艺术思想和教学体系既重视素描基本功训练,也注重人和艺术素质的培养。专业培训统称绘画系,分科后兼学别样。

邵晶坤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熏陶、培育、成长起来的。由于她个人的亶性、颖悟和自身的刻苦钻研,在油画上她钟情印象派光与色的交融。

1962年她和董希文、吴冠中去西藏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创作,画了许多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肖像、风景、风情画,显露出她在油画艺术上的才华

。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世沧桑,她艺术修炼更趋成熟,个性与风格的形成更趋鲜明。她的画多半是写生完成的,但从不刻板地对景写物,她喜欢面对动人的客体形态、光影和色彩,焕发创作激情,启动灵感与睿智,走进美妙的创作境界。

她的画风泼辣、流畅。不论是肖像、人体、风景和花卉,没有着意追求肖像的酷似而能把握人的性格与神韵;没有刻意雕凿花瓣的质感而能体现花的芬芳与艳丽。

她的画重视整体结构和效果,光与色的辉映,情与景的交融,浑然一体。她从印象派诸大家的杰作中汲取丰富营养,用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和她的人生哲学融化它们,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和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作画时,充满了爱心和情感,坚实的素描基本功和敏锐的色彩观察力使她的色彩和素描关系巧妙的结合。

她的用色是在强烈的补色对比中找寻协调色,在微差的协调色中寻找对比色,使色与光的运用交织生辉,产生一种朦胧、迷离、幽幻虚和的感觉。

当你品味她每一幅油画时,犹如聆听一曲交响乐章,感受到生命的颤动、情感的洋溢,那是尽善尽美的境界,是女性内心世界美的呼唤。

代表作品

作品有《水乡》、《国之瑰宝》、《舞》、《刘胡兰》、《鱼水情》、《十里长街》、《金秋时节》等为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邵晶坤油画集》、《光和色的美感表现》等。

邵晶坤
邵晶坤作品













参考来源

  1. 邵晶坤 ,名人简历网
  2. 邵晶坤 360个人图书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