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邵晶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邵晶坤
原圖鏈接 [ 圖片來源東南網]
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出生 黑龍江哈爾濱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邵晶坤,一九二九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於1949年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院前身)學習繪畫,師從徐悲鴻董希文蔣兆和、葉淺予等藝術家。 [1]

195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後在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2]

人物簡介

邵晶坤,一九二九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於1949年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院前身)學習繪畫,師從徐悲鴻和董希文、蔣兆和、葉淺予等藝術家。

195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後在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1957年《劉胡蘭在家鄉》為山西博物館收藏。

1958年《魚水情》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1962年中國美協組織董希文、邵晶坤到西藏深入生活,在美術館及全國巡迴展出。

1976年《十里長街》(紀念周總理)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1978年為宋慶齡紀念館創作《國之瑰寶》(宋慶齡肖像)。

1981年被聘為徐悲鴻畫室導師。1986年赴蘇聯格魯吉亞等地參觀寫生並展出,1987年赴英國,應Duruom大學邀請講學。

其油畫《靜物組畫》在英國皇家節日大廳展出。

油畫《國之瑰寶》在我國美術館展出。

油畫《紹興水鄉》在美國紐約哈克尼斯參加了「中國現代油畫展」。在1989年赴新加坡參加「中國現代油畫展」,油畫《塔吉克女孩》被收藏。

1990年油畫《黃菊》在首都博物館展出並被收藏。 1992年赴法國、香港參觀訪問,參加香港展覽中心「中國文物展覽館」展出。

《瓶花》參加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四字樓「首屆中國油畫展」。油畫《月季花》、《金秋時節》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3年赴日本參加「中日建交二十周年美術大展」,油畫《白芍》被評為特等優秀作品獎。

1994年出版大型畫冊《邵晶坤自選畫集》。作品為中國美術館、中國革命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和海內外收藏家廣泛收藏。

人物生平

1929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

1949年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院前身)學習繪畫,師從徐悲鴻、董希文、蔣兆和、葉淺予等藝術家。

1953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後在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1957年《劉胡蘭在家鄉》為山西博物館收藏。

1958年《魚水情》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1962年中國美協組織董希文和邵晶坤到西藏深入生活,在美術館及全國巡迴展出。

1976年《十里長街》(紀念周總理)為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

1978年為宋慶齡紀念館創作《國之瑰寶》(宋慶齡肖像)。

1981年被聘為徐悲鴻畫室導師。

於1986年赴蘇聯格魯吉亞等地參觀寫生並展出,1987年赴英國應Duruom大學邀請講學。

油畫《靜物組畫》在英國皇家節日大廳展出。

油畫《國之瑰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油畫《紹興水鄉》在美國紐約哈克尼斯參加「中國現代油畫展」。

1989年赴新加坡參加「中國現代油畫展」,油畫《塔吉克女孩》被收藏。

1990年油畫《黃菊》在首都博物館展出並被收藏。

1992年赴法國和香港參觀訪問,參加香港展覽中心中國文物展覽館展出。

《瓶花》參加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四字樓首屆中國油畫展。油畫《月季花》和《金秋時節》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於1993年赴日本參加「中日建交二十周年美術大展」,油畫《白芍》被評為特等優秀作品獎。

於1994年出版大型畫冊《邵晶坤自選畫集》。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等藝術機構和海內外收藏家廣泛收藏。

作品特色

自幼迷戀舞蹈、音樂和繪畫,但最終選擇了繪畫作為終身的職業。

她1949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學院前身),是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董希文的直接學生,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美術學院培養的第一代成績優秀、卓有成就的知名女畫家。

50年代初,徐悲鴻先生為之奮鬥一生的現實主義教學體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與解放區的文藝思想相結合更趨完善。

當時美術學院聚集着一大批具有創作實力和教學經驗的老師和畫家,可算群星薈萃、燦爛生輝,學生來源充足,同一年級錄取一百餘名新生,這是前所未有的,學習環境可謂熱氣騰騰、蒸蒸日上。

徐悲鴻倡導、創始的現實主義藝術思想和教學體系既重視素描基本功訓練,也注重人和藝術素質的培養。專業培訓統稱繪畫系,分科後兼學別樣。

邵晶坤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薰陶、培育、成長起來的。由於她個人的亶性、穎悟和自身的刻苦鑽研,在油畫上她鍾情印象派光與色的交融。

1962年她和董希文、吳冠中去西藏深入生活進行寫生創作,畫了許多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肖像、風景、風情畫,顯露出她在油畫藝術上的才華

。隨着時光的流逝與人世滄桑,她藝術修煉更趨成熟,個性與風格的形成更趨鮮明。她的畫多半是寫生完成的,但從不刻板地對景寫物,她喜歡面對動人的客體形態、光影和色彩,煥發創作激情,啟動靈感與睿智,走進美妙的創作境界。

她的畫風潑辣、流暢。不論是肖像、人體、風景和花卉,沒有着意追求肖像的酷似而能把握人的性格與神韻;沒有刻意雕鑿花瓣的質感而能體現花的芬芳與艷麗。

她的畫重視整體結構和效果,光與色的輝映,情與景的交融,渾然一體。她從印象派諸大家的傑作中汲取豐富營養,用中國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她的人生哲學融化它們,形成了中國民族特色和自己獨特的風格。

她作畫時,充滿了愛心和情感,堅實的素描基本功和敏銳的色彩觀察力使她的色彩和素描關係巧妙的結合。

她的用色是在強烈的補色對比中找尋協調色,在微差的協調色中尋找對比色,使色與光的運用交織生輝,產生一種朦朧、迷離、幽幻虛和的感覺。

當你品味她每一幅油畫時,猶如聆聽一曲交響樂章,感受到生命的顫動、情感的洋溢,那是盡善盡美的境界,是女性內心世界美的呼喚。

代表作品

作品有《水鄉》、《國之瑰寶》、《舞》、《劉胡蘭》、《魚水情》、《十里長街》、《金秋時節》等為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收藏。出版有《邵晶坤油畫集》、《光和色的美感表現》等。

邵晶坤
邵晶坤作品













參考來源

  1. 邵晶坤 ,名人簡歷網
  2. 邵晶坤 360個人圖書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