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邹炳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邹炳良
出生 1939年
云南省祥云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普洱茶大师

邹炳良,男,汉族,生于1939年,云南省祥云县人,初中毕业,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还是勐海县第七届、第八届、西双版纳州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目录

1人物简介
2经历背景

  

人物简历

邹炳良[1],男,汉族,1939年生,云南省祥云县人。中国采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探索、研究、重要的实践者。勐海县第七届、第八届、西双版纳州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进入勐海茶厂,1984年至1996年任勐海茶厂厂长兼总工程师。

邹炳良和卢国龄在勐海茶厂工作期间配制出来的优良普洱茶产品有7542七子饼、7572七子饼、7532七子饼、8582七子饼、7262七子饼等,都是普洱茶爱好者捧追茶品。

1997年1月邹、卢俩老一起退休后担任云南省茶叶公司顾问,云南省普洱茶认证中心首席专家顾问,1999年与卢国龄等共同创办海湾茶业,创立“老同志”品牌,现任海湾茶业董事长。

2006年,二位专家集四十多年制茶经验,精心配制的老同志绿色方圆系列产品(首批代表产品:绿色方圆玉寿银毫、沱茶王)是中国普洱茶历史的传承,是值得珍藏的佳品。

2006年9月,在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博览会茶王评比中荣获“两个茶王、一个金奖、一个银奖”的佳绩。

2006年9月,老同志普洱茶走进中南海,选为“国茶普洱”。

经历背景

邹炳良中学毕业后于1957年来到茶乡勐海,从此他在勐海茶厂一直工作至1996年。40多年间,他先后当过工人、一般干部、股所长,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 1984年当选为勐海茶厂厂长至1996年退休,是勐海茶厂历届厂长中任职时间最长者之一。任职期间,勐海茶厂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工业产值、利润、上交利税、职工收入连续11年同步增长,成为勐海县的纳税大户。

踏遍青山人未老--为了振兴勐海茶业,让更多农户依靠茶叶脱贫致富,茶厂扶持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改造低产老茶园、发展密植速成高产优质新茶园,几年间,先后改造恢复老茶园1万多亩,发展新茶园10万余亩;

在布朗山、巴达两个布朗族、哈尼族聚居的山区创建了两个万亩茶叶原料生产基地,在扩大本厂原料来源的同时,为当地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也为勐海茶厂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意义深远的基础;

主持或参与了许多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先后创国优产品一个、部优产品二个、省优产品六个,勐海茶厂连续六年被评为云南省茶叶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并于1991年10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先进企业,还获得了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先进单位称号和云南省首届企业管理优秀奖。

最重要的,他是熟茶之父,大益牌创始人,是用渥堆方法生产普洱茶最早的探索者、实验者、研究者之一。他年轻时曾在西南茶检班、西南商检局、昆明商检局学习、进修茶叶含铅量检验、茶叶生化分析,于1963年3月至1965年10月参加了国家外贸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开展的分级红茶研制工作。1973年邹炳良作为勐海茶厂的技术骨干,自然是"渥堆方法制造普洱茶"工艺技术的探索者、研究和实验者,他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亲手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与昆明茶厂原厂长吴启英共同撰写了各地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温湿度条件下制造普洱茶的工艺--"速成后发酵法"和"普洱茶生产操作规程"。这以后,云南许多茶厂都采用"速成后发酵法"生产普洱茶,并开发创造了大益牌普洱茶,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牌。

毫不保留,金针度人,他重视学习,不耻下问,到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修经济管理专业,1985年11月参加过全国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国家统考,以优异成绩取得合格证书。一直以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积极培养人才。曾几何时,普洱茶的发酵技术被业界视为极其重要的商业机密,而邹炳良毫不保留地传授他人。譬如,大渡岗李正行向他问技,他不仅提供了别人视为不传之秘的数据,还送了他一些茶袋--这些细节对做好茶不可忽略;湖南农业大学的一位在读博士,向他请教熟茶发酵的翻堆和温度问题,两个小时的耐心讲解,使这位博士生非常激动:邹炳良先生为我节省了一年的时间!

过去的太多荣誉,并未影响他再造辉煌的气度。从事茶叶生产、科研40余年,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茶乡勐海乃至西双版纳州茶叶生产发展付出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和各种荣誉:他曾被云南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省茶叶学会聘为茶叶审评专家,参与云南省名优茶的评审。

相关视频

邹炳良-小罐茶·普洱茶[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