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州 | |
---|---|
鄭州 嵩山 |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就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蹟達100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的來由
今鄭州市區,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屬滎陽或中牟縣管轄。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不久統一了天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隋文帝對地方建制進行了改革,將北朝以來實行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二級制。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政府將北周時的滎州改名為鄭州,州治成皋(今鄭州滎陽汜水鎮),下轄滎陽、成皋、密、內牟(即中牟,因避諱隋文帝楊堅父親楊忠之名,將中牟縣改為內牟縣)、苑陵(今新鄭東北)等縣。從此,鄭州一名開始用於今鄭州地區。[1]
歷史文化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會員城市。在華夏民族傳統宇宙觀中,鄭州地區是「天地之中心」,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交流的十字要衝,域內留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歷史上,夏、商、管、鄭、韓建都於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擁有距今10萬年的織機洞和5萬年的老奶奶廟等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有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有5000年的黃帝史詩和3600年的商都文明。悠久的歷史積澱了燦爛的文明,禪宗祖庭少林寺、道教聖地中嶽廟、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中國最古老的登封觀星台等都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全市擁有商城遺址、裴李崗遺址、北宋皇陵、軒轅黃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等歷史名勝和文化古蹟等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處12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4處80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6處,可移動文物近15萬件(套),文物數量和規模居全國城市前列,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2]
戲曲
河南是戲曲大省,中國五大劇種之一的河南豫劇在鄭州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除傳統的豫劇、曲劇和越調三大劇種外,還有十多個地方劇種,幾百年來戲曲一直都是鄭州城鄉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鄭州的文化主要體現為黃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街舞文化、武術文化以及戲曲文化。
方言
鄭州方言屬於官話方言的中原官話,指居住在市區的大多數人通行的地方方言。
節會
鄭州有各種節會,鄭州月季花會,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中國鄭州城隍廟廟會等,其中新鄭黃帝拜祖大典於2008年6月7日被中國國務院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宗教
少林寺是中國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寺院、中華功夫的源頭,位於鄭州登封西北13公里中嶽嵩山西麓。嵩山·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在嵩山·少林寺西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為唐以來少林寺歷代高僧的葬地,計250餘座,這是中國最大的塔林。
風景名勝
鄭州處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和七朝古都開封之間,文物資源眾多,有擁有商城遺址、裴李崗遺址、北宋皇陵、軒轅黃帝故里、杜甫故里、潘安故里在內的遺址遺蹟達10000餘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38處43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8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9處,文物數量和規模居中國城市前列。
其中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世界文化遺產,共8處11項:觀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築)、中嶽廟(最大的道教建築群)、東漢三闕(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岳寺塔、嵩山·少林寺建築(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十方禪院),威震海內外的中國功夫從這裡走向世界。
少林寺
少林寺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譽顯赫的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位於登封市西12公里處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風景區的主要核心景區之一。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於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3]
黃帝故里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於軒轅之丘,定都於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聖地,被評為國家4A景區。
飲食概況
豫菜是鄭州頗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鯉魚焙面」、「桶子雞」、「套四寶」是當地的豫菜代表
鄭州人以麵食為主,有蒸饅頭、攤煎餅、油炸的菜角,鄭州號稱「燴麵之城」,燴麵館遍布鄭州市的大街小巷。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