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麟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麟趾(1396年-1478年),字伯雎(백저)[1],號學易齋(학역재),是朝鮮王朝初期的文臣及學者,著名的理學家,曾於世宗時期負責教育工作,亦是《訓民正音》(훈민정음)的八位編者之一。
生平
本貫河東,祖先鄭芝衍為高麗僉議贊成事,父親鄭興仁官拜石城縣監。其次子鄭顯祖是朝鮮的駙馬都尉,朝鮮世祖的次女懿淑公主之婚。
癸酉靖難時(1453年),因協助世祖參贊決策,拜議政府右議政,賜推忠衛社協贊靖難功臣號,封河東府院君。世祖即位後(1455年),陞領議政,賜同德佐翼功臣號。1456年遞封府院君,尋復拜領議政。1458年遞封府院君,世祖嘗與麟趾論儒釋是非,忤旨謫扶餘縣,踰月召還,封府院君。
1465年,七十歲的鄭麟趾請求致仕,世祖不同意,並賜其几杖。睿宗時,南怡謀逆伏誅,賜定難翊戴功臣號,成宗即位,賜純誠明亮經濟佐理功臣號,成宗九年過世,享年83歲,諡文成。
主要成就
1449年與金曹瑞等撰修《高麗史》,後又與成三問、申叔舟等創《訓民正音》,改變了朝鮮語言文字不統一的現象,創造了廣大民眾廣泛使用朝鮮文字的前提。他在朝鮮文字、歷史、語言方面做出卓越貢獻,著作頗豐,有《學易齋集》、《資治通鑑訓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