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牛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酱牛肉[1] 是一道牛肉食品。一般被认为是属于清真食品,在中国北方尤其受到欢迎。事实上,酱牛肉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远远早于伊斯兰教的诞生。具体出处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可细考。在 《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的菜谱上都有牛肉的菜谱。在宋朝之前,中国的主要肉食就是牛羊肉。以酱牛肉制作方法的简单,不会几千年都做不出来。
介绍
酱牛肉保留了牛肉补中益气、强健筋骨、滋养脾胃等多重功效,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合筋骨酸软、面黄目眩、气短体虚以及贫血者食用。
酱牛肉鲜味浓厚,口感丰厚,经常被切成片状当做下酒菜来食用。冬天食用酱牛肉还有暖胃驱寒的功效,是冬季进补的佳品之一 。
由来
清代中期,由河北沧州回族人刘禄发明,此后他开设了酱牛肉的专营店名为“万盛永”。
特点
优质酱牛肉色泽酱红,油润光亮,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黄而透明;肉质紧实,切片时保持完整不会松散,切面成豆沙色;吃起来咸淡适中,酱香浓郁,酥嫩爽口,不硬不柴 。
操作要点
(1) 原料选择、修整。选用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优质牛肉,除去血污、淋巴等,再切成750克左右的肉块,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血水待用。
(2) 煮制。煮锅内放少量清水,把黄酱加入调稀,再兑入足够清水,用旺火烧开,捞净酱沫后,将牛肉放人锅内。肉质老的部位,如脖头、前后腿、胸口、肋条等码放在锅底层,肉质嫩的部位,如里脊、外脊、上脑等放在锅上层,用旺火把汤烧开至牛肉收身后,在开锅头上投入辅料,煮制1小时后进行压锅。
(3) 压锅。先用压锅板压住牛肉,再加入老汤和回锅油。回锅油是指上次煮完牛肉撇出的牛浮油,可起到锅盖作用,使牛肉不走味,调料能充分渗入。加好回锅油后,改用文火焖煮。
(4) 翻锅。每隔1小时翻锅一次。翻锅时,将肉质老的牛肉放在开锅头上。
(5)出锅。酱牛肉经6~7小时煮制后即可出锅。出锅时,一手拿盘,一手拿筷子或钩子,把酱牛肉搭在盘上,再用小勺舀起锅里的汤油,泼在搭出的酱牛肉上,如此反复几次,以冲掉酱牛肉上的料渣,将酱牛肉放在屉上,最后再用汤油在放好的牛肉上烧淋一遍,然后控净汤油,晾凉即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