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释能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释能海
圖片來自石经寺网图片

释能海(1886年1月20日-1967年1月1日),俗名龚学光,字缉熙,又字阔初,属狗,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1925年(民国十三年)在成都市新都区的宝光寺从释贯一受戒,开始修佛,是中国近代佛教高僧,后人尊称为能海上师、海公上师。[1]

简介

释能海(1886年1月20日-1967年1月1日),俗名龚学光,字缉熙,又字阔初,属狗,出生于中国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1925年(民国十三年)在成都市新都区的宝光寺从释贯一受戒,开始修佛,是中国近代佛教高僧,后人尊称为能海上师、海公上师。

能海上师的父亲名为常一,是一名商人,母亲名为张氏,有一个妹妹,比能海上师大10岁。父母在能海上师年幼的时候去世了,家里的两个孩子(能海上师和他的妹妹)相依为命,互相帮助得以生存。能海上师14岁在成都恒升通匹头业当学徒。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姓龚的老师,见能海上师聪明,便象亲身儿子那样教导他,传授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逝世

1978年1月1日。原新都区宝光寺方丈释妙轮请81岁的能海上师进早餐,无人响应,推门进入见能海上师西向右胁而卧,坐化往生。之后上师的遗骨葬于中国五台山清凉桥。1978年3月,中国五台山佛教协会在显通寺为释能海召开追悼大会,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及中国佛教协会派代表参加,并函电致悼。遗骨塔建在宝塔山山脚下。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题塔铭:

生平

能海法师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县人,出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他幼年受传统教育,攻读儒书,生性聪颖,十分好学。年及弱冠,正当光绪末年,帝国主义恃轮船火炮之利,视中国为次殖民地,且有瓜分中国之议。能海感于八股文不能救国,毅然投考入四川讲武堂,接受军事教育。毕业后,分发军中服务,由排、连长洊升至营长,他在川军中资历颇老,与杨森同时,于朱德则为前辈。在军中期间,曾一度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官,辛亥革命后回到川军,积功升至团长。

1915年,北京陆军部把他调为“将军府”参军的闲职。他在京中闲居无聊,偶尔浏览佛经,对佛教有了粗浅的认识。后来,他东渡日本,考察政治和实业,见到日本佛教盛行,国力强盛,深有感触,因此对佛教发生浓厚的兴趣。回到北京,听说有一位四川同乡张克诚在莲社讲经,他随朋友前去听讲,与张克诚相见之下,交谈十分投契,于此他决心从张克诚学佛。

张克诚(1865——1922年),四川广汉人,年长能海20岁,早年曾中秀才,乡试举人不第,到北京入“殖边高等学堂”学习蒙藏文字,毕业后入蒙古宣抚使姚锡光幕,参与机密,入民国后,由姚锡光之荐,任大同镇守使署执法处长,日理刑事判决,深感此事非所应为,乃弃官返北京,寓广济寺,随清一老人参学,参究《楞严》、唯识之旨,深有心得,曾由蒋维乔之荐,在北京大学讲唯识,是学者在高等学府讲佛学最早的一个人。

能海从张克诚学佛,得窥佛理堂奥。后来,他离京回到成都。四川大学文科教授刘洙源,自光绪末年即在成都弘化,法缘极盛,四众景仰,在成都设有“成都佛学社”,定期讲经。能海亦按期随众听讲,日久渐萌离俗出家的念头,终于在1924年,投入涪陵县的天宝寺,从佛源和尚剃度出家。继之,又到新都宝光寺,依贯一和尚受具足戒。由此勤学佛典,深究义理,精进修行。

翌年,他行脚北京,一日在雍和宫翻阅藏经目录,发现密宗经典为数甚多,兴起学密的念头。他原想到日本去学密,适逢大勇组织的“西藏学法团”要启程赴川,他面访大勇,约定随团同行。“学法团”由四川入西康,行至打箭炉,因故停留下来,正好给能海一个预修藏文的机会。他乃从一位绛巴格尊者学藏文,兼学《菩提道次第论》、《俱舍论》、《现观庄严论》等经典。后来又随一位绛阳仁波切学藏密仪规。

到了1928年,西藏学法团仍滞留中途,不能前进,能海就单独行动,只身入藏,翌年到达拉萨。他礼康萨仁波切为根本上师,先学习显教经典《般若经论》、《中观论》,次及密教理及戒律。后来,又修学“文殊大威德密乘二次第”等法。他在西藏修学7年,通达藏传佛教大小乘显密诸法,于1935年,取道印度,瞻礼释尊圣迹,然后返回内地。他先到达上海,登座讲经,弘传密教。他所弘传的是格鲁派黄教)。曾多次设坛,广作佛事。翌年,到五台山讲经,后来接任五台山广济茅蓬住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五台山受到威胁,能海率领弟子回到四川。他在成都开办道场,主持法会,并担任成都近慈寺和峨眉毗卢殿的住持。

1940年,他率弟子多人,二次入藏,再随康萨仁波切修学密乘诸法。康萨仁波切对能海十分器重,赠予他自己弘法所用的三衣、钵器、佛像、法螺、裙鞋等,以表明他学得秘法的传承。这一次他在拉萨停留了年余,再回到成都。以后数年,他在近慈寺传过戒,到绵竹县汉旺场的云悟寺、广汉县的龙居寺、彭县的太平寺等处,讲经传戒,皈依者甚众。

1948年,他应上海黄涵之、李思浩、赵朴初等居士之邀请,到上海讲经。之后,他在上海筹建“金刚道场”,作为弘传格鲁派密乘的专门道场。他曾在此道场讲《律海十门》、《菩提道次第论》等律论,听者甚众,并曾在此道场建大威德五部金刚大灌顶法事,参加灌顶者有四、五百人之多,盛况一时,对西藏黄教在上海弘传的影响甚大。

1949年后,他仍在北京、上海、武汉、五台山等地讲经弘法,举办法会。他曾被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委员。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副会长。

能海晚年,安居于五台山清凉桥,他发扬“百丈清规”的传统,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率领徒众于寺周围种树、耕作,同时讲经弘法不辍,保持禅宗农禅并重的遗风。1967年示寂,世寿82岁,僧腊43年。

能海的佛学思想,在于提倡戒学,重视修行次第。他是以般若为宗,以行持修证为行。对佛教的贡献,是将西藏佛教的经典汉译,并将西藏密教在内地弘传。他生平的译著甚多,主要者如《根本阿含集颂》、《辩识阿含集颂》、《菩提道显密修行次第科颂》、《菩提道次第心论》、《现观庄严论显明义疏》、《现观庄严根本颂》、《大威德生起次第入门津要》等。他讲经而由弟子记录整理成书的,有《四分律藏讲记》、《大小持戒犍度笔记》、《三皈依观初修略法》、《禅观随笔》、《慧行练习刻意成念记讲录》等。

1986年,是他百岁冥诞,亲教弟子们整理他的遗著,拟汇为《能海法师全集》,先编出《能海上人传》和《戒定慧基本三学》各一册,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出版,其余的尚在整理中。

曾任职务

● 1949年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

● 山西省政协委员

●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 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弟子

释仁清

释清定

释隆莲

释万法

释贞意

释大吉

著作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

四分律藏》— 分六十卷亦集为颂文

祖国河山丽,贤能缔造劳。颠危成往事,人物数今朝。凤历翻新页,鹰瞵扫旧骄。红旗迎旭日,万古拂云霄。

周道金绳直,尧天玉宇睛。行行呈懋绩,队队列材英。干羽鱼龙舞,箫韶雅颂声。阳春一和煦,百卉竞敷荣。

万国衣冠集,千乘玉帛同。斗杓瞻北海,霜霰让东风。互惠谁为敌,无侵道至公。和平无数翼,飞去满寰中。

十年看树木,五嵿渐成阴。金碧崇新构,钟鱼彻远林。盛世无忧上,禅栖法喜深。山窗制新颂,身是太平僧。

资料

中国佛教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