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花椒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野花椒葉
圖片來源

別名

野花椒葉,別名:花椒葉麻醉根葉

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Z.setosum Hemsl.]

採收和儲藏:7-9月採收帶葉的小枝,曬乾或鮮用。[1]

形態特徵

野花椒 灌木,高1-2m。樹幹有時無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皮刺基部肩寬可達2cm。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厚紙質;

葉軸邊緣有狹翅和長短不等的皮刺;小葉柄極短,項生小葉具柄,長0.5-1cm;小葉片5-11,卵圓形、卵狀長圓形或廣卵形,長2-5cm,寬1-3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側略不對稱,邊緣有細鈍鋸齒,兩面及齒縫處均有透明腺點,上面密生短刺狀剛毛,以中脈處明顯。

聚傘狀圓錐花序項生,長1-5cm;花單性,花被片5-8,一輪;雄花雄蕊5-7稀為4或8,藥隔須面現成三棱形,具深色腺點1顆,花盤環形而增大;

雌花心皮2-3,稀為1,背縫具腺點1顆,花柱外彎,柱頭略成鈍三角形。成熟的心皮1-2,少為3,紅色至紫紅色,表面密集半透明的腺點,干後浮突,有短柄,長約2.5mm。種子近球形,徑約4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m以下的灌叢中,亦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及遼寧、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等地。

性狀

乾燥的小葉片有時破碎或捲縮,完整者呈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常向下反折。上面棕綠色,下面灰綠色,沿主脈疏生小刺。對光照之,可見多數透明腺點。質脆易碎。商品中常雜有小枝,表面灰棕色,疏生皮刺及細小皮孔;斷面黃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部。

氣微,味微苦。產江蘇福建浙江等地。江蘇地區以本品作花椒葉使用。參見花椒葉條。

化學成份

含少量揮髮油及馬栗樹皮素二甲醚(Aescu-letin dimethylether)。果實含揮髮油及辛辣物質山椒素(Sanshool)。揮髮油中有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

性味

辛;溫[2]

野花椒葉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3]

主風寒濕痹;閉經;跌打損傷;陰宜;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或泡酒。

外用:適量,鮮葉搗敷。

附方

①治咯血,吐血:野花椒葉燒灰為未,每個一錢,童便送服。

②治婦女經閉:野花椒葉干未泡酒服,每次二錢。

③治跌打損傷:野花椒葉五錢至一兩。煎湯,黃曬送服。

④治腿頭風濕痛:鮮野花椒葉一兩,鮮白芙蓉葉艾葉各五錢,生薑一兩,麻油四兩。合放鍋內炸至各藥焦黑為度,丟藥取油,搽患處,以愈為度。

⑤治陰股疽及附骨疽:鮮野花椒葉,酒制三次,合糯米飯搗爛,調酒敷患處。(選方出《泉州本草幼)

各家論述

《泉州本草》:祛風散寒,健胃驅蟲,除濕止瀉,活血通經。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瘀血作痛,經閉,咯血,吐血,關節痛風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野花椒葉 ,寶芝林中藥網
  2. 野花椒葉 ,中藥材通
  3. 野花椒葉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