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金史·耶律履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史·耶律履传出自于《金史》。该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记载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始末的一部史书。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1]

原文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父聿鲁,早亡。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荫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近世何故无如征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二十六年,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俄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履独曰:“非礼也。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遂殡于大安殿。二十九年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谥曰文献。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节选自《金史•耶律履传》

译文

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耶律突欲的第七世孙。其父耶律聿鲁,早年去世。耶律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耶律德元没儿子,把耶律履作为后人。等到耶律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作文。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后耶律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金世宗皇帝刚刚提倡儒家思想,诏令耶律履译经史,擢升为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一天,世宗召唤他问:“朕接连地读《贞观政要》,见魏征足智多谋、忠心耿耿,实在值得称赞,近世为什么没有像魏征那样的人?”耶律履说:“忠心多谋的人士,哪代都有,只是皇上用与不用罢了。”

世宗说:“你不见刘仲诲、张汝霖吗?朕破格任用这两人,因为他们曾居谏职,多有忠言。哪里叫不用,只是人才难得罢了。”耶律履说:“臣没听到他们的谏言。海陵皇帝闭塞言路,天下人都闭口不言,已经成风。希望陛下引以为戒,广开言论劝谏之门,那么天下都很幸运了。”大定二十六年,耶律履晋升为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他上奏章进献宋朝司马光的《古文孝经指解》说:“我看近世,都以兵、刑、财、赋税为重,而司马光却写这本书献给他的国君。当政的人按照这本书中的精神统治国家,老百姓就幸运了。”不久耶律履因为有病,请求外出任职,于是授予他蓟州刺史。

不久,他又被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第二年,升为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金世宗皇帝去世,遗诏把灵柩移到寿安宫。章宗下诏百官议论此事,都说应当按遗诏说的做,只有耶律履说:“这样不合礼节。天子七月才安葬,难道让万国之臣在离宫里行悼念礼吗?”皇帝章宗说:“朕日夜考虑此事,舍弃正殿而在别宫祭奠,感情上不忍心,礼节上也不合。”于是停殡在大安殿。大定二十九年七月,耶律履被授予参知政事,掌管刊修《辽史》。明昌二年(1191)六月,耶律履去世,终年六十一岁。起初,耶律德元没有儿子,把耶律履当作后代。不久耶律德元生了儿子耶律震,耶律德元死后,耶律履把家财都给了耶律震。他从礼部兼直学士到执政,拿五十万钱送给学士院,学习的人引以为荣。 [2]

作者简介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伯颜旧政,复科举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至正九年(1349年),复出为中书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改任中书右丞相,发行新钞票“至正交钞”,并派贾鲁治理黄河,成绩斐然卓著,赢得水患灾民的民心,被赞誉为“贤相”。至正十一年(1351年),镇压抗元红巾军。

脱脱在执政期间还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由于更化政策的推行,伯颜专权时辞归的儒臣这时纷纷应召入国史馆,脱脱受命为三史都总裁官,以中书平章政事、康里人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欧阳玄,侍御史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经过挑选淘汰确定了一批修史官,他们之中除汉人外,还有畏兀儿、哈剌鲁、唐兀、钦察等族的史学家。

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学者参加修史,这在全部二十四史中是仅见的。脱脱虽然没有秉笔修史,但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都总裁。他以江南三省前南宋的学田钱粮为修史费用,解决了经费困难问题;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影响修史开展,脱脱主张三史分别撰写,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议者遂息”。

至正十五年(1355年),脱脱被革职流放云南,中书平章政事哈麻矫诏,令其自尽,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复官。

三史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至正四年三月完成《辽史》,脱脱命掾史仪礼鼓吹导从,自史馆进至宣文阁,甚为隆重。四年十一月《金史》成,五年十月《宋史》成。三史总共只用了两年半时间,除因有前朝修史基础外,主要是因为脱脱这位都总裁官用人得当,措施有力。《金史》《宋史》完成之时,脱脱已辞去相位,故以中书右丞相阿鲁图、中书左丞相别儿怯不花为“领三史事”。[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