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志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志国(中国著名企业家、高级经济师)
著名企业家
出生 1956年7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

金志国,生于1956年7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研究生,中国著名企业家、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任青岛啤酒一厂厂长助理、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北方事业部总经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现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MBA创业导师。金志国曾获得“中国十大杰出CEO”、“品牌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2012年在《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中排名38位。[1] [2]

人物介绍

金志国,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公司前身青岛啤酒厂工作,历任职员、动力处处长,1994年任青岛啤酒厂厂长助理,1996年10月出任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青岛啤酒总经理助理兼北方事业部总经理、西安公司总经理,2001年8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MBA创业导师。 金志国先生在战略、营销、品牌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引领青啤变革与创新。适时调整公司战略,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研究应用价值链管理思想以及“三位一体”营销模式,打造青啤差异化竞争优势;创建七要素系统竞争力模型,提升组织各层面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成功化解青啤股权结构性危机,搭建充满变革与创新活力的完美团队。 在他的带领下,青岛啤酒的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1亿元,品牌价值从2002年的75.8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6.18亿元,进入“世界品牌500强”,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金志国1956年7月出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毕业,青岛大学理学博士。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十大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年“品牌中国年度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人”、“中国十大杰出CEO”,2009年中央电视台“60年60品牌”评选活动中成为荣获“品牌杰出贡献奖”的全国七位企业家之一、“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2年6月28日下午,青岛啤酒就金志国离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得到明确信息,金志国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而改任名誉董事长和首席顾问。

传奇经历

[18369_sH.jpg 原图链接

他从一个洗啤酒瓶的工人开始,一步一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2001年8月,他临危受命,从一个部门经理接掌了青啤帅印。在他的领导下,青岛啤酒实现了由“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转变。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产销量、销售收入等指标均居行业之首。 2007年,青岛啤酒产销量已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名,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他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奥运营销的典范,倾力打造“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开展奥运大篷车全国巡演以及赞助中国跳水队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青岛啤酒的奥运营销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把“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灌输给每一个消费者,激起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潮,让人们一起分享奥运的激情与梦想1975年,金志国在青岛啤酒一开始的工作就是“洗瓶工”,每个月工资23元。日子从机器洗啤酒瓶时快乐的“叽里咕噜”声开始。30年过去,当年的“洗瓶工”现在是青岛啤酒的副董事长、总裁;已经从当年的“小金”升级到“老金”。 这个正宗山东青岛人个头不高,做啤酒,却没有啤酒肚。他坦言做青啤总裁,一边是“总被放在热锅里煎”;一边又要将这个百年青啤塑造为“生产快乐的企业”。 “意外”当上总裁 2001年7月,前任总裁彭作义的突发心脏病去世。当年,45岁的金志国仅是一个总裁助理,分管北方、西北和华北市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当总裁的梦。”金志国坦言。从工人、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到总裁助理,他前面排着十几位资深副总裁。出乎他的意料,青啤的董事会并没有按资排辈寻找新任总裁。在高管层的填票过程中,有70%的高管填了金志国。紧接着是中层的测试,又是一轮填票,80%投了金志国。金志国需要在青岛啤酒高速扩张时接过“金手杖”。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第二次大挑战。 在此之前,1996年,在青岛啤酒第一轮扩张的时候,一举收购了扬州、西安。但是当时经过1年的努力,项目一直没有成功。老金被派去“收拾残局”。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使命。金志国当年仅做过厂长助理,还从没做过一把手。到了西安,发现这块土地上不仅没有市场、没有品牌,甚至内部管理都十分混乱。“我站在了三岔路口上,一度简直无法下手。”金志国回忆说。他给自己立了军令状:项目成了,就往前走;项目不成,也回不去青啤了。他甚至想过退出。但是,对于这个几十年来在青啤工作,甚至把一生都交给了青啤的人,他对企业的感情甚至无法用其他任何东西代替。这次,又是在高速扩张时,让金志国担起总裁的担子。这一次的压力比第一次被派到西安的压力更大。但是他必须挺身而出。金志国开始适应角色的转换,小心翼翼地裁员,并通过实行年薪制来提高员工待遇。他还利用最少的时间开始走访旗下几十家下属企业。上任仅一年多,这家始建于1903年的企业开始在金志国的指挥下,重塑团队、进入台湾市场,并将22.5%的股份出售给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国Anheuser-Busch公司。从第一阶段的低成本扩张,走向后来的整合与赢利。金志国,这个上任时还颇受争议的总裁最终服了人心。 真诚酿造快乐 金志国说他做青岛啤酒的总裁,面临残酷的同行竞争,他就是每天被放在热锅上煎。可他却希望“煎并快乐着”。“如果自己都没激情,又怎能让别人有激情?”金志国认为对于“生产激情”的青啤来说,青啤人的激情更加必要。金志国偏爱在酒吧或是茶馆里和同事谈工作。“这样比较亲近,而且容易产生互动。”金志国说。当别人喝酒的时候,金志国就在一旁吃爆米花。他喜欢这样谈心。他说这样的氛围之下,通常沟通很容易奏效。“啤酒伴随着爆米花,这种组合是非常爽的。”金志国憨厚地笑了。 已近50岁的金志国希望不论在工作,或者家庭生活中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金志国的电脑里储存着全国300多位中层以上干部的生日。“每当他们过生日,我都一定要给他们惊喜。”他会按照日子亲自写一张贺卡送给这些中层干部,而且还要附送一份精挑细选的礼物。“祝福之外,这张贺卡上还会写上对你最近工作的肯定。你真的很难想象,身为一个公司的总裁,可以将全国各地每个中层最近所做的事情详细地列举出来。还要对你对公司的贡献表示谢意。”青岛啤酒集团一位中层干部对本报记者形容说。她说每当收到总裁的贺卡,她都会非常开心。有一次,青岛啤酒日照分公司的总经理收到金志国的贺卡后,把贺卡贴在了公司里,希望让分公司的员工都能看到总经理对企业的认可。对家人,他还掌握了规律,就是对太太一定要哄、要捧、要宠。一提到家人,这个山东汉子就一脸甜蜜。“当太太在忙家务的时候,我自己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爆米花。菜还没好,我就不迭声地说‘真好吃’。虽然夸张了点,但是太太听了很开心,让太太很有成就感。” 要和啤酒谈恋爱 “再遥远的目标,也要从脚下开始。”这是金志国通过他在青啤30年的职业生涯得出的结论。他坦言:就是做洗瓶工人的日子里,他也很快乐。让1梭子啤酒瓶各就各位的“神话”,正是他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一个案例。现在,总裁的工作已经不再像洗瓶工人那么纯粹。金志国说:他每天站在青岛五四广场18层的绿色青啤大厦的办公室里,可以直接看着大海。海岸线上随处可见一艘艘的货轮,他就激励自己:“所有的货轮都载着青岛啤酒”。金志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和啤酒谈恋爱。例如,他在一次青岛啤酒节的时候发明了一款“啤酒杯”。640毫升装一瓶,可以挂在胸前,一边狂欢一边喝酒,且不洒落。“这就是啤酒Disco。”金志国认定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是青岛啤酒的主力消费群。他对青年人的研究已经到了一种执著的地步。 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的金志国,带着一个103岁的企业,追逐时尚。金志国正在全面启动青啤的体育营销。他要利用自己对年轻人的理解,最终征服消费者。“青岛啤酒不是补品,而是一种情感宝贝。”金志国说。他希望经过现在的量的积累,青岛啤酒能够借助奥运实现质的跨越。他对记者解释说:虽然青岛啤酒已经103年,但是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如果将100年理解为一个时间段,那么青岛啤酒现在不过3岁。所以这个品牌每天面对的东西都是新的,带着这样的心态,需要和年轻人想的东西保持一致。新明

青啤故事

青岛啤酒公司前身为国营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青岛啤酒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品牌之一,已行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九五”以来,青岛啤酒公司在“大名牌战略”带动下,实施了“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青岛啤酒公司在国内17个省市拥有48家个啤酒生产厂和3个麦芽生产厂,构筑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现年啤酒生产能力达500万吨。 原料危机: 大麦、啤酒花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使一直保持近15%增长速度的中国啤酒行业迅速陷入危机。二者占据了啤酒原料成本的大部分,其中仅大麦所占份额就达40%。 由于干旱导致的澳大利亚大麦出口急剧减少和加拿大大麦出口扩张有限直接影响了中国进口大麦的价格。二者是中国最大的大麦进口国,占据了中国大麦进口量90%的份额,而国内啤酒行业使用的大麦有近一半依靠进口。 尽管青岛啤酒尚未透露2007年具体利润额,不过据青岛啤酒2007年上半年报显示,其啤酒销量255.9万吨,同比增长12.4%,其净利润达到3.6681亿元,增长幅度达69.2%。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青啤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能够活下去就是胜利。”青岛啤酒董事长李桂荣曾如此表示。“我们将通过价值链整合来实现利润的增长,努力降低消耗。”金志国说。据他透露,青啤主要过强化集团化采购、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改进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目前,青啤正在组建战略投资中心、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希望借此实现由小价值链到大价值链的整体转型。据悉,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各板块负责人已经陆续到位,原青啤华南区总负责人、集团副总裁严旭被聘任为集团营销总裁,原来的总酿酒师樊伟被聘任为生产运营总裁。与青岛啤酒的应对方式不同,青啤的老对手——燕京啤酒(000729行情,股吧)和华润雪花开始将触角向产业链前端渗透。据燕京啤酒董事长李福成透露,燕京啤酒计划在国内打造5-6家大麦原料基地,以应对国际大麦价格疯长。据悉,燕京啤酒规划的大麦原料基地产能有望达到20多万吨。除了燕京啤酒,华润雪花也有类似动作。去年,华润雪花已经与国内重要的啤酒花生产商新疆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该兵团目前已种植3500余亩啤酒花新品种,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啤酒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000亩。 整合、扩张并举,有危就有机。 在金志国看来,眼前啤酒业的寒冬将给啤酒业带来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啤酒业的冬天将持续3-5年,能挺过这段时间的小企业不多,即将被淘汰的一大批企业给大啤酒企业带来并购机会。”金志国说。 据国内一家啤酒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华润雪花、青啤、燕京等国内前10大啤酒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6.8%,显然还有不少集中空间。对此,青岛啤酒战略发展总部部长黄克兴曾表示,青啤的并购对象将是产能在20万吨以上、效益较好、符合市场布局要求的啤酒企业,重点锁定省会城市。除了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等国内一线啤酒巨头都表示过强烈的扩张欲望。华润雪花大股东华润创业副总经理邝文谦曾表示,该集团今年的资本性开支中40亿港元将投入啤酒业务上。据他透露,去年华润雪花收购的10家啤酒厂,令其总产能提升了25%。

所获荣誉

《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金志国榜上有名,排名第38位…………[2]

金氏语录

1、如果自己都没激情,又怎能让别人有激情?

2、如果将100年理解为一个时间段,那么青岛啤酒现在不过3岁。

3、青岛啤酒不是补品,而是一种情感宝贝。

4、做企业首先要看大势,顺势而明道。道就是客观规律,我们调整方向、搞改革都是为了遵守客观规律。

5、比如我们明白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那就要做科学发展的事。

6、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如何找到统一的那一面,如何用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我们现在所要做的。

7、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时刻警醒、思考并探索着如何去应对变化

参考资料

  1. [http://ent.sina.com.cn/v/m/2008-10-27/01552222552.shtml 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 
  2. [http://ent.sina.com.cn/v/m/2008-10-27/01552222552.shtml 《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 金志国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