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志國,生於1956年7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研究生,中國著名企業家、高級經濟師,中共黨員,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後任青島啤酒一廠廠長助理、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北方事業部總經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現為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MBA創業導師。金志國曾獲得「中國十大傑出CEO」、「品牌中國年度人物」等榮譽,2012年在《財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中排名38位。[1] [2]

金志國(中國著名企業家、高級經濟師)
著名企業家
出生 1956年7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原總裁

目錄

人物介紹

金志國,1975年進入青島啤酒公司前身青島啤酒廠工作,歷任職員、動力處處長,1994年任青島啤酒廠廠長助理,1996年10月出任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總經理,2000年8月任青島啤酒總經理助理兼北方事業部總經理、西安公司總經理,2001年8月就任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任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為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MBA創業導師。 金志國先生在戰略、營銷、品牌以及管理等諸多方面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引領青啤變革與創新。適時調整公司戰略,由「做大做強」向「做強做大」轉變;研究應用價值鏈管理思想以及「三位一體」營銷模式,打造青啤差異化競爭優勢;創建七要素系統競爭力模型,提升組織各層面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成功化解青啤股權結構性危機,搭建充滿變革與創新活力的完美團隊。 在他的帶領下,青島啤酒的年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69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96.1億元,品牌價值從2002年的75.83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426.18億元,進入「世界品牌500強」,成為世界第六大啤酒廠商。 金志國1956年7月出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青島大學理學博士。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十大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品牌中國年度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中國十大傑出CEO」,2009年中央電視台「60年60品牌」評選活動中成為榮獲「品牌傑出貢獻獎」的全國七位企業家之一、「2009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企業領袖」,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12年6月28日下午,青島啤酒就金志國離職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得到明確信息,金志國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而改任名譽董事長和首席顧問。

傳奇經歷

 
[  原圖鏈接

他從一個洗啤酒瓶的工人開始,一步一步做到了總經理助理。2001年8月,他臨危受命,從一個部門經理接掌了青啤帥印。在他的領導下,青島啤酒實現了由「做大做強」到「做強做大」的重要戰略轉變。青島啤酒品牌價值、市場占有率、產銷量、銷售收入等指標均居行業之首。 2007年,青島啤酒產銷量已進入世界啤酒行業前十名,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7年,他帶領他的團隊,創造了奧運營銷的典範,傾力打造「青島啤酒·我是冠軍」、開展奧運大篷車全國巡演以及贊助中國跳水隊等,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青島啤酒的奧運營銷理念得到了廣泛認同。把「激情成就夢想」的品牌主張灌輸給每一個消費者,激起全民參與奧運的熱潮,讓人們一起分享奧運的激情與夢想1975年,金志國在青島啤酒一開始的工作就是「洗瓶工」,每個月工資23元。日子從機器洗啤酒瓶時快樂的「嘰里咕嚕」聲開始。30年過去,當年的「洗瓶工」現在是青島啤酒的副董事長、總裁;已經從當年的「小金」升級到「老金」。 這個正宗山東青島人個頭不高,做啤酒,卻沒有啤酒肚。他坦言做青啤總裁,一邊是「總被放在熱鍋里煎」;一邊又要將這個百年青啤塑造為「生產快樂的企業」。 「意外」當上總裁 2001年7月,前任總裁彭作義的突發心臟病去世。當年,45歲的金志國僅是一個總裁助理,分管北方、西北和華北市場。「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做過當總裁的夢。」金志國坦言。從工人、車間主任、廠長助理到總裁助理,他前面排着十幾位資深副總裁。出乎他的意料,青啤的董事會並沒有按資排輩尋找新任總裁。在高管層的填票過程中,有70%的高管填了金志國。緊接着是中層的測試,又是一輪填票,80%投了金志國。金志國需要在青島啤酒高速擴張時接過「金手杖」。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第二次大挑戰。 在此之前,1996年,在青島啤酒第一輪擴張的時候,一舉收購了揚州、西安。但是當時經過1年的努力,項目一直沒有成功。老金被派去「收拾殘局」。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使命。金志國當年僅做過廠長助理,還從沒做過一把手。到了西安,發現這塊土地上不僅沒有市場、沒有品牌,甚至內部管理都十分混亂。「我站在了三岔路口上,一度簡直無法下手。」金志國回憶說。他給自己立了軍令狀:項目成了,就往前走;項目不成,也回不去青啤了。他甚至想過退出。但是,對於這個幾十年來在青啤工作,甚至把一生都交給了青啤的人,他對企業的感情甚至無法用其他任何東西代替。這次,又是在高速擴張時,讓金志國擔起總裁的擔子。這一次的壓力比第一次被派到西安的壓力更大。但是他必須挺身而出。金志國開始適應角色的轉換,小心翼翼地裁員,並通過實行年薪制來提高員工待遇。他還利用最少的時間開始走訪旗下幾十家下屬企業。上任僅一年多,這家始建於1903年的企業開始在金志國的指揮下,重塑團隊、進入台灣市場,並將22.5%的股份出售給世界最大的啤酒製造商美國Anheuser-Busch公司。從第一階段的低成本擴張,走向後來的整合與贏利。金志國,這個上任時還頗受爭議的總裁最終服了人心。 真誠釀造快樂 金志國說他做青島啤酒的總裁,面臨殘酷的同行競爭,他就是每天被放在熱鍋上煎。可他卻希望「煎並快樂着」。「如果自己都沒激情,又怎能讓別人有激情?」金志國認為對於「生產激情」的青啤來說,青啤人的激情更加必要。金志國偏愛在酒吧或是茶館裡和同事談工作。「這樣比較親近,而且容易產生互動。」金志國說。當別人喝酒的時候,金志國就在一旁吃爆米花。他喜歡這樣談心。他說這樣的氛圍之下,通常溝通很容易奏效。「啤酒伴隨着爆米花,這種組合是非常爽的。」金志國憨厚地笑了。 已近50歲的金志國希望不論在工作,或者家庭生活中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金志國的電腦里儲存着全國300多位中層以上幹部的生日。「每當他們過生日,我都一定要給他們驚喜。」他會按照日子親自寫一張賀卡送給這些中層幹部,而且還要附送一份精挑細選的禮物。「祝福之外,這張賀卡上還會寫上對你最近工作的肯定。你真的很難想象,身為一個公司的總裁,可以將全國各地每個中層最近所做的事情詳細地列舉出來。還要對你對公司的貢獻表示謝意。」青島啤酒集團一位中層幹部對本報記者形容說。她說每當收到總裁的賀卡,她都會非常開心。有一次,青島啤酒日照分公司的總經理收到金志國的賀卡後,把賀卡貼在了公司里,希望讓分公司的員工都能看到總經理對企業的認可。對家人,他還掌握了規律,就是對太太一定要哄、要捧、要寵。一提到家人,這個山東漢子就一臉甜蜜。「當太太在忙家務的時候,我自己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爆米花。菜還沒好,我就不迭聲地說『真好吃』。雖然誇張了點,但是太太聽了很開心,讓太太很有成就感。」 要和啤酒談戀愛 「再遙遠的目標,也要從腳下開始。」這是金志國通過他在青啤30年的職業生涯得出的結論。他坦言:就是做洗瓶工人的日子裡,他也很快樂。讓1梭子啤酒瓶各就各位的「神話」,正是他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一個案例。現在,總裁的工作已經不再像洗瓶工人那麼純粹。金志國說:他每天站在青島五四廣場18層的綠色青啤大廈的辦公室里,可以直接看着大海。海岸線上隨處可見一艘艘的貨輪,他就激勵自己:「所有的貨輪都載着青島啤酒」。金志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要和啤酒談戀愛。例如,他在一次青島啤酒節的時候發明了一款「啤酒杯」。640毫升裝一瓶,可以掛在胸前,一邊狂歡一邊喝酒,且不灑落。「這就是啤酒Disco。」金志國認定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人是青島啤酒的主力消費群。他對青年人的研究已經到了一種執著的地步。 喜歡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的金志國,帶着一個103歲的企業,追逐時尚。金志國正在全面啟動青啤的體育營銷。他要利用自己對年輕人的理解,最終征服消費者。「青島啤酒不是補品,而是一種情感寶貝。」金志國說。他希望經過現在的量的積累,青島啤酒能夠藉助奧運實現質的跨越。他對記者解釋說:雖然青島啤酒已經103年,但是進入市場經濟的時間並不長。如果將100年理解為一個時間段,那麼青島啤酒現在不過3歲。所以這個品牌每天面對的東西都是新的,帶着這樣的心態,需要和年輕人想的東西保持一致。新明

青啤故事

青島啤酒公司前身為國營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生產企業。其生產的青島啤酒為國際市場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國品牌之一,已行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九五」以來,青島啤酒公司在「大名牌戰略」帶動下,實施了「名牌帶動」式的資產重組,率先在全國掀起了購併浪潮。青島啤酒公司在國內17個省市擁有48家個啤酒生產廠和3個麥芽生產廠,構築了遍布全國的營銷網絡,現年啤酒生產能力達500萬噸。 原料危機: 大麥、啤酒花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使一直保持近15%增長速度的中國啤酒行業迅速陷入危機。二者占據了啤酒原料成本的大部分,其中僅大麥所占份額就達40%。 由於乾旱導致的澳大利亞大麥出口急劇減少和加拿大大麥出口擴張有限直接影響了中國進口大麥的價格。二者是中國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占據了中國大麥進口量90%的份額,而國內啤酒行業使用的大麥有近一半依靠進口。 儘管青島啤酒尚未透露2007年具體利潤額,不過據青島啤酒2007年上半年報顯示,其啤酒銷量255.9萬噸,同比增長12.4%,其淨利潤達到3.6681億元,增長幅度達69.2%。 「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青啤首要的任務就是活下去,能夠活下去就是勝利。」青島啤酒董事長李桂榮曾如此表示。「我們將通過價值鏈整合來實現利潤的增長,努力降低消耗。」金志國說。據他透露,青啤主要過強化集團化採購、調整產品結構、工藝技術改進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目前,青啤正在組建戰略投資中心、製造中心和營銷中心,希望藉此實現由小价值鏈到大價值鏈的整體轉型。據悉,組織架構調整後的各板塊負責人已經陸續到位,原青啤華南區總負責人、集團副總裁嚴旭被聘任為集團營銷總裁,原來的總釀酒師樊偉被聘任為生產運營總裁。與青島啤酒的應對方式不同,青啤的老對手——燕京啤酒(000729行情,股吧)和華潤雪花開始將觸角向產業鏈前端滲透。據燕京啤酒董事長李福成透露,燕京啤酒計劃在國內打造5-6家大麥原料基地,以應對國際大麥價格瘋長。據悉,燕京啤酒規劃的大麥原料基地產能有望達到20多萬噸。除了燕京啤酒,華潤雪花也有類似動作。去年,華潤雪花已經與國內重要的啤酒花生產商新疆兵團農二師二十七團達成長期合作協議。該兵團目前已種植3500餘畝啤酒花新品種,並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將啤酒花種植面積擴大到8000畝。 整合、擴張並舉,有危就有機。 在金志國看來,眼前啤酒業的寒冬將給啤酒業帶來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啤酒業的冬天將持續3-5年,能挺過這段時間的小企業不多,即將被淘汰的一大批企業給大啤酒企業帶來併購機會。」金志國說。 據國內一家啤酒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華潤雪花、青啤、燕京等國內前10大啤酒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為66.8%,顯然還有不少集中空間。對此,青島啤酒戰略發展總部部長黃克興曾表示,青啤的併購對象將是產能在20萬噸以上、效益較好、符合市場布局要求的啤酒企業,重點鎖定省會城市。除了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燕京啤酒等國內一線啤酒巨頭都表示過強烈的擴張欲望。華潤雪花大股東華潤創業副總經理鄺文謙曾表示,該集團今年的資本性開支中40億港元將投入啤酒業務上。據他透露,去年華潤雪花收購的10家啤酒廠,令其總產能提升了25%。

所獲榮譽

《財富》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金志國榜上有名,排名第38位…………[2]

金氏語錄

1、如果自己都沒激情,又怎能讓別人有激情?

2、如果將100年理解為一個時間段,那麼青島啤酒現在不過3歲。

3、青島啤酒不是補品,而是一種情感寶貝。

4、做企業首先要看大勢,順勢而明道。道就是客觀規律,我們調整方向、搞改革都是為了遵守客觀規律。

5、比如我們明白了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那就要做科學發展的事。

6、矛盾是對立統一的,如何找到統一的那一面,如何用最小的消耗,獲得最大的產出是我們現在所要做的。

7、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時刻警醒、思考並探索着如何去應對變化

參考資料

  1. [http://ent.sina.com.cn/v/m/2008-10-27/01552222552.shtml 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 
  2. [http://ent.sina.com.cn/v/m/2008-10-27/01552222552.shtml 《財富》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 金志國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