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门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声明 本词条内容仅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不做用药和治疗参考。
金门穴
图片来自img.baidu

金门穴——


''金门穴''':金是水所从出,门即门户,此穴为太阳之郄,为寒水所生之门,故名金门。

位置

当外踝前缘直下,外踝前缘直下,第五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处。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申脉穴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取穴。

穴名释义

  • 穴名解释:穴名:金门。关梁,梁关金,肺性之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金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部经脉上行的阳气,性温热,与肺金之气同性,故名金门。[1]
  •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温热之性。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金门穴


主治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操作

  • 刺灸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针法:金门穴直刺0.3-0.5寸。
  • 灸法: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金门穴艾柱灸3-5壮。

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金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跟骨膜。皮肤坚厚致密,由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有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形成。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纤维束,连于皮肤与足底深筋膜。足底深筋膜外侧厚于内侧,覆盖于小趾展肌表面。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底筋膜的外侧,在腓骨长、短肌腱的下方,达跟骨和骰骨之间,刺入足底外侧的小趾展肌,该肌由足底外侧动脉伴行的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腱及小趾展肌。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

临床运用

  • 点穴金门穴,可治疗近视
  • 揉膀胱经上的申脉穴(位于外踝尖正下方)、膀胱经上的金门穴(位于外踝骨下1寸左右的小鼓包处),自己按疼了后,再按20秒左右即可。如产生眼睛冒金星,为气血通到了眼部,说明有效果。
  • 金门穴主治头项、腰尻、下肢等疾患。
  • 现代又多用金门穴治疗小儿抽搐、耳鸣耳聋、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 金门穴主治头痛,眩晕,癫痫,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小儿惊风,头痛;
  • 其它:膝关节炎, 踝扭伤,足底痛,疝气。

所属经络

金门穴

金门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
归经:足太阳经郄穴。

配伍

  • 金门穴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
  • 金门穴配人中穴、中冲穴,有醒神镇惊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痫,惊风。

相关论述

  • 《针灸甲乙经》:尸厥暴死、霍乱转筋。
  • 《医宗金鉴》:癫狂,羊痫风。

热点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