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陵雜詠蒙溪石刻表南都

於 2022年8月24日 (三) 11:28 由 爱与光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來自 站酷 的圖片

金陵雜詠蒙溪石刻表南都查慎行作品,查慎行(1650年6月5日-1727年10月14日),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晚年居於初白庵,故又稱查初白。杭州府海寧花溪(今袁花鎮)人,清代詩人、文學家[1]

查慎行是詩壇「清初六家」之一,繼朱彝尊之後被尊為東南詩壇領袖。對清初詩壇宗宋派有重要影響,為中流砥柱、集大成者。查慎行在詩歌創作、詩歌藝術研究和詩學理論研究均有建樹,生平詩作不下萬首,堪稱多產詩人。其詩兼采唐宋而以宋為長,於宋詩師法蘇軾,整體肯定黃庭堅、陸游。詩風清新雋永。藝術上以白描著稱,對後來袁枚及性靈派影響甚巨,主要作品有詩歌集《敬業堂詩集》《查初白詩評十二種》等。

金陵雜詠蒙溪石刻表南都

目錄

主要內容

春天,適合奔赴一場萬水千山的約會,尋一個念念不忘的人,追年少未完的夢。雪小禪的文字深沉和溫厚此起彼伏,如靜謐禪園聽一場早春的雪落,潔白底色上閃爍着幽幽微光。隨着時間的流逝有了蒼老的容顏,卻始終有着一顆飽滿天真的心。蒼老天真於世俗而言,是一種無言的美德。老是容易的,天真卻是難的。她捧着一顆素雪的心,放在銀碗裡,素白清涼,塵世的紛紛擾擾已無關。銀碗裡盛雪是素美對素禪的意境,這般情意、這般隆重、這般纏綿、這般菩提,落處孤峻,深情後面,卻是一脈天真,山遠水長。

書中收入的68篇文字,簡淡飄逸,像一幅幅中國畫的留白,它暗含的力量是化骨綿掌,是晚風中輕輕吹起的白衣那角,裙袂飄飄,一顧傾城;是光陰暈染的舊檀木家具,看似陳舊,涔出淡淡幽香:「有些人是用來成長的,有些人是用來刻骨銘心的,有些人是用來懷念的,有些人是用來忘記的。對於光陰中的種種,要退卻、忍讓、自持、慈悲。懂得小喜可觀。才會與時間作戰時反敗為勝,那些屬於你的幸福、飽滿、氣息會不請自來,姍姍翩然……」空明淡雅的心境,淡淡幾筆勾勒出人世清潤的水墨之色,洞察世事卻又緘默不語,在文字的漩渦中,化出綿密的力量。

在這本書里,她放棄了那些不必要的瑣碎和細節,放棄了看起來華美實際上無用的裝飾,拾起了最素樸最簡單的生活方式,「白馬入蘆花,銀碗裡盛雪」,以清減之筆呈現生活的禪意、心靈的淡然、娓娓道來愛情的美麗、生活的味道、植物的安靜與妥帖、人生的意味、傳統文化的獨美。

作者詩歌簡介

查慎行的《敬業堂詩集》多以山水遊歷詩為主,這些山水遊歷詩之中,不僅描摹了光怪陸離的邊域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更有大量的山水田園詩作,表現出一種醉心山水田園的閒適恬淡之樂。查慎行詩歌不僅集中描寫了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歷,展現了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在表達士人內心世界的深度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他的詩歌在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也毫不遜色,廣泛地反映了康熙、雍正年間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文化現象、山川風物等多方面的歷史事實。

查慎行的山水紀行詩內容豐富,不僅真實生動地描繪出了祖國各地絢麗多姿的風光景色以及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而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反映出詩人高尚的情操和不俗的審美情趣。其詩中的景致既有北國風光的生動描繪,也有南國四季的深情抒寫;他的詩歌中,不僅融入了詩人熱愛生活、嚮往自然、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樂觀精神,而且還熔鑄了他對世事的洞察和對歷史人生的思考。

查慎行詩作多有描寫農民的困苦生活,他久處民間,又曾漫遊大江南北,所以他對當時民生的艱苦有很深切、很直接的感受,他的詩集中就有較多的詩寫到當時百姓水深火熱的苦難生活,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相當深刻的揭露。雖然揭示深度不及杜甫、白居易尖銳與激烈。但是,清初壓制輿論的法網極其嚴密,查慎行不但能在詩中反映農民的不幸生活,且對造成農民不幸的社會原因作了具有相當深度的分析,難能可貴。

查慎行的仕宦述志詩代表了其詩歌創作[2]藝術追求上的更高層次。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加之複雜矛盾的仕宦生涯,使仕宦詩意蘊繁多、內涵豐富,也得益於他歷經盛衰寵辱,閱盡個中百態,歷遍世間苦楚才有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心境。同時這類詩也顯得蒼勁遒健,充滿着樂觀昂揚的人生態度和自信的人生豪情。

視頻

金陵雜詠蒙溪石刻表南都 相關視頻

遇見海寧宣傳片
海寧東山風景海寧東山風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