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银铃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铃会

图片来自books

银铃会,台湾的民间文艺团体,该会创于1943年,由张彦勋台中一中那些爱好文学的同班同学发起。[1]

该会原本只有台湾人,国府接收台湾以后,陆续有几位从中国大陆来的人加入。成员有张彦勋詹冰林亨泰锦连萧翔文(萧金堆)、詹明星朱实、子潜(许育诚)、埔金有义春秋松翠残屏籁亮鸿飞陈素吟等。银铃会持续到1949年,1949年4月6日“四六事件”爆发,台湾情势趋于紧张。同年5月20日,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陈诚发布“全省戒严令”,“银铃会”被迫解散。

出版、活动

银铃会先后发行《缘草》、《潮流》这两种油印刊物,其发行刊物的宗旨有二,一是文学研究,二是推动台湾新文学的发展。《绿草》发行了十多期,《潮流》则出了七期。诗刊除了刊载同仁创作的现代诗、散文诗、短歌、俳句,还有评论、短篇小说、古诗解说等类型的文章,内容相当多元。刊物使用的语文方面,《缘草》多为日文,《潮流》则中、日文都有。

银铃会的成员除了在机关刊物《绿草》与《潮流》发表作品,也在新生报的“桥”、“学生世界”、“新地”;中华日报日文文艺栏;力行报副刊,以及《新文艺》、《台湾妇女》、《礼拜六》、《青年时代》等杂志上发表作品。银铃会除了发行刊物,积极在其他报刊投稿,有时也会帮同仁出版诗作,目前已知有:张彦勋的《幻》与《桐叶落》、林亨泰的日文诗集《灵魂的初啼声》。

银铃会与杨逵

银铃会成员受到杨逵很大的鼓舞,愿意努力克服语言障碍与228事件之后的政治肃杀气氛。1948年该会聘请杨逵当顾问。杨逵除了担任顾问,指导该会成员创作,也曾在《潮流》发表〈梦与现实〉(日文)一文,期勉台湾的年轻作家“早点醒来,与黑暗的现实对决,并克服这些现实”。

银铃会的评价

林亨泰认为:银铃会延续了二次大战反帝反封建的文学精神,同时对于世界文学抱持开放接受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政治最苍白的时期,他们努力创作使台湾文学史不致中断,具有承先启后的角色。

论者陈芳明则肯定:银铃会成员的诗作具备写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及现代主义的疏离性格。诗作既反映当时政治动荡、社会黑暗,也展现作家娴熟操作象征、隐喻与联想切断的语言,使其内心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陈芳明还赞扬银铃会这种“介入现实而又冷视现实的诗风,恰如其份地呈现那种犹豫年代的悲观消极”,并且认为这群诗人“勇于嘲讽,却不落入庸俗的窠臼,诚然为台湾现代主义建构了特殊的美学”。

该会活跃时的文坛景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到1950年国民政府迁台这段期间,除了“银铃会”活动,还有叶石涛叶瑞榕陈显庭出《处女地》(同仁杂志)。报纸方面,当时龙瑛宗主编中华日报日文文艺栏,歌雷(本名:史习枚)主编新生报的“文艺”、“桥”副刊,杨逵主编力行报副刊,并且出版《台湾文学》丛刊三期,黄金穗主编《新新》杂志,编了16期;1949年台北师范学院出《龙安文艺》(仅出一期)。这段时间,不少作家、诗人登上文坛,比较知名的有吴瀛涛周伯阳郑世璠李笃恭罗浪林曙光萧翔文等人士》。

参考文献

  1. 银铃会,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