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锥麓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锥麓古道
图片来自健行笔记


锥麓古道原为日治时期开凿的合欢越岭道路的一部份,如今合欢越岭古道的许多路段已开筑为中部横贯公路,锥麓古道是原貌保存较好的一段。

锥麓古道在海拔700~800公尺左右,沿著断崖峭壁,以人工一锤一凿地在大理石面上开出一条小径。仰望是高七百公尺的绝壁,似乎连飞鸟也难以驻足;俯瞰是深五百公尺的悬崖,立雾溪蜿蜒如带,公路细小如丝。身处在这落差超过一千二百公尺的峭壁中,陡峭深邃的大理石峡谷如同地壳上一条巨大的裂缝,景观怎么能不壮阔,看的人怎么能不动容呢?


基本资料

所在县市: 花莲县秀林乡

里程: 10.3公里

步道类型: 郊山步道

步道型态: 双向进出

锥麓古道
图片来自Melissa&Mao冒险生活

海拔高度: 280~810公尺

高度落差: 530公尺

路面状况: 原始路面

所需时间: 7 小时

难易度: 低-中

所属园区: 太鲁阁国家公园

山系: 中央山脉

最适季节: 全年

申请入山: 否

申请入园: 是, 前往申请

附近步道: 绿水步道、 砂卡礑步道、 白杨步道、 燕子口步道、 九曲洞步道、 花莲海鼠山警备道

基点: 无[1]

交通方式

开车

【慈母桥】

车辆请先停至合流停车场(距慈母桥入口约1公里),再步行至慈母桥入口。

【燕子口】

车辆请先停至溪畔安全帽发放处对面往布洛湾游憩区方向的联络道路白线内,再步行至燕子口步道东端锥麓吊桥(约1公里)进入。

大众运输

【慈母桥】

太鲁阁客运(302绿能公车)于慈母桥西端公路旁设有招呼站。

花莲客运1133、1126及1141等3条路线于慈母桥、合流露营区设有公车招呼站,并提供随招随停服务。

【燕子口】

于锥麓古道终点燕子口的“燕子口站”搭乘花莲客运,返回花莲火车站。[2]


路线地图

出发点: 慈母桥/燕子口(锥麓吊桥)

路线:

慈母桥→(4.7K, 200分钟)→锥麓驻在所→(2.5K, 80分钟)→断崖驻在所(锥麓断崖终点)→(0.6K, 40分钟)→锥麓断崖起点→(1.3K, 50分钟)→巴达冈二号吊桥→(0.1K, 10分钟)→巴达冈遗址→(1.1K, 40分钟)→燕子口(锥麓吊桥)

备注:

1.由慈母桥登山口至燕子口登山口的行程(含中午用餐)约需6~8小时,适合体力状况良好者。速度较慢者可由燕子口至断崖驻在所原路去回,路线单程约3公里,耗时约3~5小时。

2.本步道为热门路线,有人数管制,并常因豪雨造成崩坍而关闭,前往本步道前务必向太管处申请入山、入园许可并确认路况。[3]


锥麓古道导览
图片来自Melissa&Mao冒险生活

人文生态

太鲁阁族

人口约一万三千多人,原居住于南投境内,为了寻找更广阔的耕地与猎场,他们横越中央山脉,到达花东纵谷,沿著河谷及台地,建立自己的家园,并称自己为“太鲁阁人”。早期人类学家将太鲁阁族视为泰雅族的一支,经过多年的正名努力,终于在民国93年1月14日经中华民国政府核定为原住民第12族。太鲁阁族主要居住在花莲县秀林乡、万荣乡,及少部份的卓溪乡立山、仑山等地。

太鲁阁族抗日战役

背景为日治初期,日本人亟欲取得台湾中央山脉的樟脑及各项矿产,与世居深山的原住民的狩猎文化发生冲突,因此在1914年爆发了日本殖民政府与太鲁阁族人的战争。为了进行战争准备,日人多次进入太鲁阁山区进行严密的探勘,并在战争时期动员了近两万名士兵与后勤支援单位,兵分三路攻打太鲁阁诸社。另一方面,太鲁阁族利用地形巧妙敏捷地出没,从山间、树荫袭击,顽强抵抗。因此日本人并没有轻松取得胜利,然而战争前后折腾了两个多月,最还是在双方实力悬殊的状况下,太鲁阁族被迫表示愿意归顺。日本政府统治台湾50年,但统治太鲁阁族才32年,由此可见太鲁阁族的强悍。

合欢越岭古道

日治时期为了征服太鲁阁族原住民,日本人自大正2年(1913年)开始,陆续分段开辟了一条西起雾社,经由合欢垭口(今大禹岭),东至太鲁阁的的合欢越岭道路,锥麓古道便是日合欢越岭道路的一部份。合欢越岭道路穿越了大半的立雾溪流域,由于坚硬的大理石难以侵蚀,水流将立雾溪刻凿成既深又窄的峡谷,太鲁阁族壮丁被迫以绳索捆绑腰际,自断崖顶垂悬而下,以人工凿洞埋设炸药,在坚硬的大理石断崖上凿掘、打造出仅容人行的路基,成为联系太鲁阁族各部落间的理蕃道路。当时描写行经锥麓古道的文字:“人人均扪壁蟹行,自始至终不敢交谈”,百年后依然令人惊心动魄。

动物

步道常见的鸟类有冠羽画眉、薮鸟、橿鸟、青背山雀、啄木鸟、五色鸟、小卷尾、灰喉山椒鸟等。其中薮鸟、冠羽画眉是台湾特有的鸟类。常见哺乳类有条纹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赤腹松鼠、台湾猕猴等。邻近溪流或潮湿的洼地可见到斯文豪氏赤、梭德氏蛙等两栖类。

植物

锥麓古道海拔约600~800之间,台湾西部此海拔为以樟科及壳斗科植物为主要组成的楠槠林带;但由于立雾溪流域自天祥以下石灰言地质发达,多为石质土,含石率偏高,土壤发育不良,因此古道附近以青刚栎、太鲁阁栎、阿里山千金榆、榉木、山肉桂、樟叶枫、黄连木等植物为主要组成。由于坡度陡峭、土壤层浅薄,因此树冠层不高、大径木少,树木更新多为在树干基部处以侧芽萌发的方式。林下稀疏,主要以生长于演替早期的干性植物为主,常见的下层木本植物及藤蔓类有小叶铁仔、三叶五加、珍珠莲、酸藤、菊花木、翼核木、球兰等,常见草本植物则有槭叶石苇、肾蕨、台湾芦竹、五节芒、桔梗兰、台湾沿阶草等种类。锥麓断崖上生长了大量的车桑子,亦为好阳光、耐干旱的灌木种类。

地形地貌

太鲁阁国家公园地区以石灰岩地形闻名,本园区域中,石灰岩有多处露出,包含锥麓断崖、清水断崖、太鲁阁峡谷等多处地点。由于大理岩致密不易崩落的特性,使其在立雾溪快速的下切作用下,形成近乎垂直的谷壁,造就今日锥麓断崖如此壮观的绝壁风貌。

特色

仰望高七百公尺绝壁,俯瞰深五百公尺悬崖,日治时代对此的描述为“人人均扪壁蟹行,自始至终不敢交谈”。[4]


攀登前必须知道的事

什么季节最适合?

四季都会下雨, 只是型态不同

锥麓古道
图片来自Melissa&Mao冒险生活
  • 春季(3月中~6月初)是梅雨的季节, 通常会为台湾西部山区带来丰沛雨量, 但是东部的背风面往往雨量不多. 除非是结构完整的滞留锋面, 不然不要太高估梅雨在东部的力量. 不过你在西部的亲友这时必会再三叮咛你千万不可去爬山.
  • 夏季(6月初~9月初)台风季除了台风侵袭的3-5天外其馀每天都是大好天气. 但是大好天气通常是指白天好天气伴随午后雷阵雨, 所以务必早点出发. 要特别注意的是台风刚侵袭完的几天土石含水量高即使天气很好也要注意安全.
  • 秋季(9月~11月)是适合登山的季节, 但秋季爬锥麓要特别注意: 一是强降雨: 有时候会有小坨的西南气流+东北季风的共伴效应引发的大豪雨. 这种雨往往被忽视因为只有在花东迎风面小区域的发生, 但是瞬间雨量都很大. 二是秋天是虎头蜂较凶猛的季节. 当长约4~5公分的巡逻蜂在你身边飞啊飞, 那翅膀拍动的声音我听到也会怕的.
  • 冬季(12月~3月初)是东北季风阴雨绵绵的季节, 很多人会误判天气就放弃挑战了. 因为冬天常常出发时在花莲市下小雨或中雨. 但同时间太鲁阁却是出太阳的现象. 这是由于东北季风的风向和护国神山中央山脉造成的”微气候micro-climate”. 所以不要被冬天的阴雨给骗了�啊!

锥麓古道难度如何?

锥麓古道
图片来自Melissa&Mao冒险生活
  • 从体能来分析: 行走距离来回6.2km. 距离上是蛮短的. 但爬升坡度上短短的在前2.3公里要爬升550公尺. 这一点对初学者会很辛苦. 但只要稳住节奏慢慢走, 即使是不常运动的人也可以完成.
  • 从攀爬技术来分析: 上坡有几段比较陡但都有绳子抓, 慢慢走是没问题. 但同样的路段下山时难度就会增加许多. 必须更小心.
  • 从断崖心理层面来分析: 高耸的断崖一定会让初访者心生恐惧. 毕竟断崖太高了. 但恐惧是个保护伞, 提醒我们要更谨慎. 而5~6小时路程其实只有30分钟在断崖上, 且断崖路段大多是平路并没有攀爬, 爬完都说古道比想像中好走, 但还是要注意有几个路段是潜在落石区需要快速通过.

总结: 如果不是惧高症或有特殊疾病的人, 这条路线应该算是入门级的行程, �适合初学者的路线.

爬锥麓古道要多少时间啊?

一般来说6.2公里的行程从登山口出发来回平均要花4-6小时,建议大家慢慢悠闲的走, 爬山是来享受舒压不是来行军的.

要怎么穿著?

衣服: 穿著舒适的排汗材质运动服. 春秋季可以多带一件轻薄防风外套. 冬季就需要厚一点的外套. 秋季时候请勿擦香水, 避免吸引虎头蜂靠近.

裤子: 长裤或短裤则视个人耐热程度而自行决定. 除了炎热夏天外, 大部分都是穿轻薄长裤为主 (避免穿牛仔裤, 湿了很重)

鞋子: 慢跑鞋/篮球鞋有深沟纹即可, 若有登山鞋更好 (避免穿排球鞋或保龄球鞋😱)

附近还有哪里好玩?

  • 溯溪(季节限定: 五~十月): 入门者建议参加半日行程即可.
  • 花莲SUP立桨 (四季皆可): 除了溯溪外, 立桨SUP也是近年很热门的活动. 花莲有清水断崖, 花莲溪还有鲤鱼潭可以划喔.
  • 清水断崖独木舟 (季节限定: 五~十月): 除了SUP外, 清水断崖独木舟也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 太鲁阁国家公园: 砂卡当步道/白杨步道
  • 花莲: 亲不知子步道/芭崎瞭望台/石梯坪/大农大富骑单车/七星潭[5]


视频

锥麓古道 【锥麓古道】太鲁阁世界级奇景 用生命雕刻出的天空步道

太鲁阁锥麓古道之旅

锥麓古道注意事项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基本资料,锥麓古道-健行笔记
  2. 交通方式,椎麓古道-健行笔记
  3. 路线,椎麓古道-健行笔记
  4. 人文生态,锥麓古道-健徰笔记
  5. 攀登前必须知道的事,锥麓古道-爱呆玩户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