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灣探寶(李長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欽州灣探寶》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長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欽州灣探寶
一、靈山香荔紅
淡紅,緋紅,鮮紅,深紅。
一騎紅塵妃子笑。有誰知道,你當年,博得貴妃燦然一笑的荔枝,是哪一種紅?
甜,酸甜;甜中酸,酸里甜;甜甜酸酸;酸酸甜甜。
日啖荔枝三百顆。又有誰知,你那時,引詩人狂啖的嶺南荔枝,是哪一種甜,哪一種酸,哪一種香?
我來到大蘆村,為的是看望鑊耳樓,東園別墅,第一楹聯村。
卻沒有想到,邂逅了你的百年紅顏。
三五棵妃子笑,高齡200餘歲。那是,什麼時期?大清國年間。
七八棵大造荔,栽種於1546年。這是,什麼概念?大明嘉靖年間,已壽472年。
伴隨你們而來的,勞氏先人,都已駕鶴而去。陪同你們一起誕生的,先祖列宗,陸續魂歸西天。只剩下你們的,綠葉紅顏,與東園別墅,勞氏先祠,為伴。
呵呵,不必驚奇。
超過百年樹齡的荔枝園,遍布靈山全境。
靈山香荔的老祖宗,高壽已逾1500年。
一年一度的靈山荔枝節,就要拉開大幕。四月,五月,六月,七月。月月都是,荔的歡歌。
香荔紅美酒,等親朋品嘗;桂味,大造,香荔,水荔,糯米滋,黑葉荔,妃子笑。優良品種,任好友採摘。
「來吧。我的朋友!」
「就來。我的知己紅顏。」
二、坭興陶龍吟
我不明白,你就是陶。卻為何,你的無釉窯變,比鈞瓷還要精彩。
古銅,墨綠,紫紅,天藍,栗色,鐵青,金黃,銀白……奇妙的色彩,色自天賜;火焰,彩霞,虎紋,天斑……奇特的紋樣,自然絢爛。
我不知曉,所有的陶,都就來自於土。卻怎的你就講究:江東,東泥白,軟為肉;江西,西泥紫,硬為骨。怎麼必需,軟六硬四,骨肉相撐。
哦,原來。「雙料混煉,骨肉相融」。是你一生的密碼。「自然素燒,燒煉出彩」。是你不變的靈魂。
唐刺史寧道務墓志銘陶碑,欽州煙斗巷,欽江缸瓦窯村,中國最長古龍窯。記錄了你一路傳承而來的歷史。
1915,黎氏兄弟的山水花鳥瓶,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牌;1930,水寒三友豬膽瓶,比利時,世界陶藝展金質獎章。證明了你曾有的輝煌。
萬年古陶,鑄就一部千年傳奇。
火生六百載,焰接五千年。
600米,中國最長古龍窯。竭力保護,火焰再燃,誕生了一批批精品,一件件絕品。
30萬件,坭興陶神鳥。沿海上絲綢之路,飛向大洋彼岸,譜寫中美文化交流史的佳話。
坭興窯文化城開啟;中國坭興窯博物館誕生;坭興窯文化產業園興旺發達;一個個坭興陶陶藝大師技藝精湛。坭興窯,中國四大名陶的瑰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奇葩。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你的古龍窯,國內最長的古龍窯,坭興窯的龍圖騰。
龍首低潛,龍尾高揚。麟眼分列左右,龍珠布滿窯壁。威風凜凜,煙火騰騰。彩旗飄飄,古禮濃濃。火祭大典,熱烈隆重。你這老祖宗傳下的坭興陶:鳳凰涅槃,古窯新生。龍吟陶海,長嘯窯開。
「開窯—啦——!」
三、三宣堂答問
三宣堂落成,你喬遷之喜。並肩作戰的馮子材,鎮南關大捷的馮子材,親家翁馮子材,自然親來祝賀。
馮親翁眼前一亮。一個寬敞大院,十餘個闊大穀倉。親翁手捋鬍鬚,調侃有加。「貴府上下,幾十口人。諾大穀倉,十萬斤有餘。親翁莫不是,罷兵從商,要發大財?」你微微一笑,並不解釋。「日後自知,日後自知。」
次月初一,三宣堂大開穀倉。門前板桂街,婦孺與老幼,三百六十口,按序領口糧。馮親翁得知,大拇指高高翹起。
次年春旱,大荒。三宣堂前,支起大鍋。鹽埠;沙坡;大拱橋;三婆廟。一併紅火熾熱,粥鍋騰騰。你輪動大勺,親自給饑民舀粥。
自此,欽州城留下民謠:「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劉大人。」「年冬失收毋須慌,肚餓去找三宣堂。」
其實你心裡清楚,板桂街三百多口老幼,比你的親人還親。
你比任何人都明白,一將成名萬骨枯。
你的黑旗軍,一戰,羅池大捷,誘斬法軍主將安鄴。你受封三宣副提督;十年後,二戰,紙橋大捷,法軍司令李威利斃命。你擢升三宣提督。這些,都是黑旗軍將士們,用血,用命,換來。
你的黑旗軍所向披靡,連戰連捷,奠定了鎮南關大捷的基礎。法軍聞風喪膽,越南朝野一片歡呼,清廷上下歡欣鼓舞。這都是黑旗軍弟兄們,英勇奮戰,浴血疆場。
你在台灣誓死抗擊倭寇,同樣依靠,軍民一心,視死如歸。
你每次出戰,都臨陣誓言:將士若戰死者,雙親養老送終;女養至出嫁;男養至十八。
三宣堂穀倉,不僅僅是穀倉,那是你終身的諾言;板桂街婦孺,不僅僅是百姓,更是你畢生的親人。
你,黑旗軍統帥,三宣堂主人,一代抗法抗日名將。板桂街,欽州城,全中國。世代傳頌着你的名字。
民族英雄。劉永福;愛兵如子。劉永福;視民如父母。劉永福!
「臨陣不畏死,居官不要錢。惜民力以裕財源,養民氣以威夷狄。」
你八十歲辭世遺言;你憂國憂民警世名言。
黑色三角旗招展,北斗七星閃耀。[1]
作者簡介
李長順,奔流雜誌簽約作家。河南作協會員,安陽散文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