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钱大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錢大昕

大清廣東學政
籍貫 江蘇省嘉定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晚號潛研老人
出生 雍正六年(1728年)
江蘇省嘉定縣
逝世 嘉慶九年(1804年)
江蘇省嘉定縣
出身
  •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進士出身
著作
  • 《廿二史考異》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生平

幼時為神童,[1]周岁能认字,三岁诵匾联,五岁受经书,十岁学八股文。十五岁应童子试,为内阁学士刘藻所赏識,谓“吾视学一载,所得惟王生鸣盛、钱生大昕两人耳”。王艮斋阅其课义,诧为“此天下才也”。早年以詩賦聞名江南,獻賦獲賜舉人,又精通经学史学天文、历算、音韵训诂金石,“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2]錢氏於《元史》用功极深,在百卷《二十二史考異》中,《元史考异》独占十五卷。乾隆十九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歷升侍講學士,三十四年,入直上書房,授皇十二子書。升少詹事,不久提督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年(1775年)因父喪去職,服阕後又遇母喪,以病不再复出。好讀書,亦善治學,未嘗一日廢書。[3]曾在鐘山、婁東、紫陽等各書院講學多年,桃李满天下,“门下士积二千余人,其为台阁、侍从、发名成业者,不可胜计。”嘉庆九年(1804年)卒。[4]

学术

钱大昕对于音韵学训诂学很有创见。首先注意到了古声母的研究,证明了古代没有轻唇音舌上音卷舌塞音)的分别。钱大昕考证,上古无轻唇音(唇齿音),“无”发成“模”,又转为“毛”。“毛”的古音为“谋”,所以模能转为毛。钱大昕撰《廿二史考异》一百卷,以顾炎武之历史考据方法,拾遗规过,最享时誉。曹聚仁说:“钱大昕推许戴东原‘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俨然是科学家的头脑了。假如他们研究的对像是自然科学的话,他们便是达尔文、法布耳那样的科学家了。”他还称赞说:“这(考据学)便是牛顿、达尔文的治学态度。”[5]钱大昕也写过(奕喻)这样的文章,他在下棋时,领悟了一些道理:「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知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钱大昕轻视西方数学江永因学习西方数学,钱大昕却讥其“为西人所用”[6]。钱大昕说《诗经》已有反切,並且驳斥反切受佛经的影响,“岂古圣贤之智乃出梵僧下耶”,“吾于是知六经之道,大小悉备,后人詹詹之智,早不出圣贤范围之外也”[7]。錢大昕面對西學所採取的態度是:“西士之術固有勝於中法者,習其術可也,習其術而為所愚弄不可也。”

趙翼的《廿二史劄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與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评价

  • 戴震说:“当代学者,吾以晓徵(即钱大昕)为第二人”,“盖东原毅在以第一人自居。然东原之学,以肄经为宗,不读汉以后书。若先生(钱大昕)学究天人,博综群籍。自开国以来,蔚然一代儒宗也。以汉儒拟之,在高密(郑康成)之下,即贾逵、服虔,亦瞠乎后矣”[8]
  • 近代史学家陈寅恪独服钱大昕,称之为“清代史家第一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依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所谓「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考证当时“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虽名义上为「从五品下」,然却是「将仕郎守江州司马」;据此,陈寅恪得出以下结论:「乐天此时止为州佐,固唯应依将仕郎之阶品着青衫也。」。

音韻學

在錢之前,研究古音眾多,但都衹注重古韻,真正注意到古紐問題者當推錢氏。關於古紐,錢氏提出四個要點:

主要著作:

参考文献

  1. 钱氏有《初春怀乡杂咏》詩云:“人日元宵兴不孤,小时了了记欢娱。烧灯巧解藏头谜,对局偷拈谒选图。”
  2. 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
  3. 《严久能娱亲雅言序》云:“今海内文人学士,穷年累月,肆力于铅椠,孰不欲托以不朽?而每若有不敢必者,予谓可以两言决之,曰:‘多读书而已矣,善读书而已矣。’胸无万卷书,臆决唱声,自夸心得,纵其笔锋,亦足取快一时。而沟浍之盈,涸可立待。小夫惊而舌挢,识者笑且齿冷,此固难以入作者之林矣。”
  4.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钱大昕,字晓徵,嘉定人。乾隆十六年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大考二等一名,擢右春坊右赞善。累充山东乡试、湖南乡试正考官,浙江乡试副考官。大考一等三名,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三十二年,乞假归。三十四年,补原官。入直上书房,迁詹事府少詹事,充河南乡试正考官。寻提督广东学政。四十年,丁父艰,服阕,又丁母艰,病不复出。嘉庆九年,卒,年七十七。
  5.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6.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三,《与戴东原书》
  7.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十二》。
  8. 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三。
  9. 《励耘书屋问学记》,三联书店,1982,第1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