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钱若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若水(960年-1003年),字澹成[1],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小时候聪明颖悟,十岁就能写文章[2]雍熙二年中进士,任命为同州观察推官,受提拔为秘书丞、直史馆,升迁为知制诰。数次升迁后为谏议大夫,以及同知枢密院事。到了真宗时期,从幸大名,上陈御敌安边之策,后来并代经略使。咸平六年十月,去世,享年四十四岁[3]。諡号宣靖,追赠户部尚书,有文集二十卷[4]。任同州推官时,曾为知州解决冤桉[5]

修撰《宋太宗实录》

宋太宗实录》共80卷,现存残本20卷,为钱若水等奉敕撰,于咸平元年(998)成书,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实录。前者叫作初修本,重修本则由王旦等修撰,以补内容不足之处。今收录《四部丛刊》里,书名为《太宗皇帝实录》[6]

人物轶事

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希夷曰:“明日当再来。”若水如期而至。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罏坐,僧熟视若水,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骨,命老僧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老僧麻衣道者也。王巩续闻见录作白阁道者。希夷素所尊礼云。邵氏闻见录 贵耳集、湘山野录事同文小异。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时,有富民女奴逃亡,父母讼于州。州录事尝贷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共杀女奴,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狱上州,皆覆实无反异。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录事诣若水,诟之曰:“若爱富民,欲出其死。”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熟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若水诣知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因密送于知州所,知州引女奴父母从帘内,推女奴示之,父母持之而泣,乃引富民父子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族灭矣。”知州言此推官之赐,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其人不得入,绕墙而哭,倾家资饭僧为若水祈福。知州欲论奏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止求人不冤死耳,论功非本心也,且置录事于何地?”知州叹服。涑水纪闻

钱若水为枢密副使时,吕相端罢,太宗靖按当作真宗。明日谓辅臣曰:“闻吕端命下,哭泣不已。”钱公厉声曰:“安有此?”退语诸公曰:“我辈眷恋爵禄,为上见薄如此。”遂力请罢。

王曾罢相,章圣谕近臣曰:“曾延辞既退矣,逡巡却立,恋冀复用。”众皆唯唯。若水挺身对曰:“王曾以道去国,未见有持禄意,陛下料人何薄耶?臣等弃此如土芥耳。”愤而出。即日毁裂冠带,被道士服,佯狂归嵩山。上大骇,屡召之不起,以终其身。涧泉日记 西园闻见录:宋执政刘昌言罢,太宗问赵镕曰:“昌言涕泣否?”镕曰:“与臣等谈多至涕泣。”镕乃迎合上意耳。吕蒙正罢相,太宗曰:“蒙正布衣,朕擢为相,今退寂寞,想其目穿望复位矣。”钱若水曰:“蒙正虽骤登显,然其风望不为忝冒,何有寂寞?不闻其郁悒也。”上为默然。若水叹曰:“上待辅臣如此。盖无秉节高迈,能全进退,以感动人主,遂贻上之轻鄙耳。”即以母老请罢。靖按吕端罢相,不在太宗时,王曾罢相,亦不在真宗时。西园闻见录作蒙正事,较可信。

蜀人严储者与苏易简之父善。储始举进士,而易简生,三日为饮局,有日者同席,储以年月询之,日者曰:“君当俟苏公之子为状元乃成名。”坐客皆笑。后归朝,屡上不捷。太平兴国五年,果于易简榜下及第。湘山续录 茅亭客话以严储为杜希言,事略同。

家庭

  • 钱延年(997-?),钱若水之子。父亲去世后,才七岁,录为太常奉礼郎[7]。后以献文赐进士出身,历太常博士、集贤校理[8]

  • 钱绵(1014-1053),刘若水之孙,与英宗皇后高氏族人联姻[9]

曾孙

  • 钱长侯,钱绵的长子
  • 钱康侯,钱绵的次子。

族人

参考文献

  1. 据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南宋.王称《东都事略》等。另作澹成,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2. 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五》、北宋.曾巩《隆平集》:「幼聪悟,十岁能属文。」
  3. 据北宋.曾巩《隆平集》:「咸平六年十月,卒,年四十四。」
  4. 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五》:「赠户部尚书,……有集二十卷。」
  5. 据南宋.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引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6. 《宋史·钱若水传》
  7. 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五》。
  8. 据北宋.宋庠《元宪集》。
  9. 据墓志铭《宋故殿中丞钱君夫人寿昌县君高氏墓志铭并序》。
  10. 据《宋史.列传第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