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铁岭天主教堂源于十九世纪初期,天主教便传入了辽北地区。1814年,一位加拿大人在昌图建立了一座教堂和辽北地区的天主教会。此前,东北只有很少的教徒,一直没有常驻的传教士和固定的传教场所。
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大量涌入东北,也来到了了铁岭,铁岭城内信徒日益增多。1875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士梁亨利在今天的铁岭市银州区繁荣路、龙首山西坡,主持修建了一座天主教堂。那时的天主教会除了拥有一座洋式教堂外,还有10间洋房、30间瓦房和多间平房,还有四十多间草房,由法国宣教师梁亨利和清国人高明达居住和管理。
教堂历史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这座教堂也被焚毁,后来又利用清廷赔款重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8年),教堂又从附近村民手中永久租用了四千平方米的土地,教堂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了两万平方米。此时的教堂规模很大,配套设施齐全,除了建有神父住宅、修女院、杂役人员住房外,还建有学校、孤儿收容所、医院和库房等附属建筑。到了1910年,已有教徒近二百人。1936年,教徒则发展到了五百多人。
当时,铁岭天主教堂除了传教外,还开办了慈善学校,收养孤儿,对贫困子弟进行教育。教会还设立了“孤儿收容所”,将穷苦人家养不起的女童(一般为四岁以下)购买过来,据说在当时,一个女孩儿只需要二元小洋就能买到。这些孩子由法国女教师和中国女教师共同养育,到七岁后,会让她们进入教会的学校学习,到了十七岁,她们会再学习两年的烹饪和裁剪,以及其它一些生活技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宗教活动被禁止,铁岭天主教堂也未能幸免,大堂被砸,钟楼被毁,堂内大钟丢失,教堂先后被多家单位占用。直到1993年,教堂才得以重修,让这座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教堂,再一次成为辽北地区的朝圣之地。目前,铁岭天主教堂依旧是辽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身后还建有圣母山和传教士墓地,除了传教士,这里还安葬着三位大主教。
传教士
传教士亦作宣教师或宣教士(英语:Missionary),是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虽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会到处传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传教士来扩散它的影响,例如伊斯兰教与基督宗教。
虽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传教士,一般传教士这个词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师。实际上佛教是最早大规模传教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语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远方传教的人,汉语也译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词则指在人群中进行讲道的传道人。
参考文献
- ↑ 日本神道教究竟是什么?浅谈日本的神道教|日本文化,搜狐,2017-09-09
- ↑ 丝绸之路简介:唐朝时期开辟的中国到欧洲的商道,趣历史网,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