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银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鲳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银鲳(学名:Pampus argenteus)是鲳科、鲳属鱼类。体侧扁,体呈近椭圆形,背、腹缘弧形隆起。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而圆钝。口小,斜裂;上颌略突出;上下颌有一列细齿,锄骨、腭骨及舌上则无细齿。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主鳃盖骨具柔软扁棘。鳃耙细弱,排列稀疏;鳃裂较小,鳃膜与喉峡部相连。体被细小圆鳞,且易剥离;侧线完全,头部后方之侧线管在侧线上方区后缘呈圆形,侧线下方区向后延伸至胸鳍1/3处之上方。背鳍及臀鳍前方软条特长,呈镰刀状,但不伸达尾鳍基部;无腹鳍。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面呈银白色,各鳍略带黄色及淡墨色边缘。

简介

银鲳作为海洋养殖的重要候选品种之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银鲳已被列入宁波"十三五"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这完全符合《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其中提出要"切实提高我国海水良种覆盖率,推动一批人工繁殖已经取得阶段性突破、具备良好市场潜力且能代表不同海域环境和不同养殖模式的海水养殖新品种的产业化进程,加速优质种源的扩繁进度,推进我国海水养殖品种的结构调整"。因此,开展银鲳规模化养殖符合我国海水养殖中远期规划,其意义重大。东海银鲳作为浙江省宁波市重要的渔业资源,早在十多年前,宁波市科技局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就开始了前瞻性的部署。以宁波大学为银鲳攻关研究主持单位,联合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及多家企业,自2000年起相继承担了"银鲳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银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银鲳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银鲳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2015年又专门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东海银鲳产业化前期技术研究与示范",该项目由宁波大学主持,联合浙江大学等四家单位共同承担,产业前期研究计划5年,共投入300万元。

评价

体卵圆形,很侧扁,背面与腹面狭窄,背缘和腹缘弧形隆起,体以背鳍起点前为最高,由此向吻端倾斜,尾柄短,侧扁,高与宽约相等。头较小,侧扁而高,背面隆起,两侧平坦。吻短而圆钝,稍突出,等于或稍短于眼径。眼较小,侧位,靠近头部前端,距吻端较距鳃盖后上角为近。眼间隔宽,隆起,约为眼径2倍。鼻孔每侧2个,紧相邻,均位于眼前上方;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裂缝状。口小,亚前位,成鱼的口微近腹面。吻及上颌突出,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缘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领各具细牙一行,牙3峰,排列紧密,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牙。食道侧囊一个,长椭圆形。鳃孔小。前鳃盖骨迦缘不游离,鳃盖骨具软柔扁棘。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无假鳃。鳃耙细弱,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易脱落,头部除吻及两颌裸露外,大部分被鳞。侧线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头部后上方侧线管的横枕管丛和背分攴丛后缘圆形,腹分攴丛较短(其小分支稀疏),向后仅伸达胸鳍1/3处上方。[1]

参考文献

  1. 银鲳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