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銀鯧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銀鯧(學名:Pampus argenteus)是鯧科、鯧屬魚類。體側扁,體呈近橢圓形,背、腹緣弧形隆起。頭較小,側扁而高。吻短而圓鈍。口小,斜裂;上頜略突出;上下頜有一列細齒,鋤骨、齶骨及舌上則無細齒。前鰓蓋骨邊緣不游離,主鰓蓋骨具柔軟扁棘。鰓耙細弱,排列稀疏;鰓裂較小,鰓膜與喉峽部相連。體被細小圓鱗,且易剝離;側線完全,頭部後方之側線管在側線上方區後緣呈圓形,側線下方區向後延伸至胸鰭1/3處之上方。背鰭及臀鰭前方軟條特長,呈鐮刀狀,但不伸達尾鰭基部;無腹鰭。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面呈銀白色,各鰭略帶黃色及淡墨色邊緣。

簡介

銀鯧作為海洋養殖的重要候選品種之一,已經受到廣泛的關注,銀鯧已被列入寧波"十三五"海洋種質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產養殖品種之一。這完全符合《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精神,其中提出要"切實提高我國海水良種覆蓋率,推動一批人工繁殖已經取得階段性突破、具備良好市場潛力且能代表不同海域環境和不同養殖模式的海水養殖新品種的產業化進程,加速優質種源的擴繁進度,推進我國海水養殖品種的結構調整"。因此,開展銀鯧規模化養殖符合我國海水養殖中遠期規劃,其意義重大。東海銀鯧作為浙江省寧波市重要的漁業資源,早在十多年前,寧波市科技局和市海洋與漁業局就開始了前瞻性的部署。以寧波大學為銀鯧攻關研究主持單位,聯合寧波海洋與漁業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江大學及多家企業,自2000年起相繼承擔了"銀鯧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銀鯧人工育苗技術研究""銀鯧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銀鯧規模化繁育關鍵技術研究"等科技項目。2015年又專門設立了重大科技專項"東海銀鯧產業化前期技術研究與示範",該項目由寧波大學主持,聯合浙江大學等四家單位共同承擔,產業前期研究計劃5年,共投入300萬元。

評價

體卵圓形,很側扁,背面與腹面狹窄,背緣和腹緣弧形隆起,體以背鰭起點前為最高,由此向吻端傾斜,尾柄短,側扁,高與寬約相等。頭較小,側扁而高,背面隆起,兩側平坦。吻短而圓鈍,稍突出,等於或稍短於眼徑。眼較小,側位,靠近頭部前端,距吻端較距鰓蓋後上角為近。眼間隔寬,隆起,約為眼徑2倍。鼻孔每側2個,緊相鄰,均位於眼前上方;前鼻孔小,圓形,後鼻孔大,裂縫狀。口小,亞前位,成魚的口微近腹面。吻及上頜突出,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伸達眼前緣下方。兩領各具細牙一行,牙3峰,排列緊密,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食道側囊一個,長橢圓形。鰓孔小。前鰓蓋骨迦緣不游離,鰓蓋骨具軟柔扁棘。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5根。無假鰓。鰓耙細弱,排列稀疏。體被細小圓鱗,易脫落,頭部除吻及兩頜裸露外,大部分被鱗。側線完全,上側位,與背緣平行。頭部後上方側線管的橫枕管叢和背分攴叢後緣圓形,腹分攴叢較短(其小分支稀疏),向後僅伸達胸鰭1/3處上方。[1]

參考文獻

  1. 銀鯧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