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陽的鑑別方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鎖陽的鑑別方法
目錄
【鑑定中藥材名】
鎖陽
【生境分布】
生於乾燥多沙的地區,多寄生在蒺藜科植物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根上。分布於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鎖陽科植物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乾燥肉質莖。因其有鎖精壯陽之功,可用於治療陽痿滑精,故名鎖陽。
【藥材歷史考證】
鎖陽的始載本草為朱震亨《本草衍義補遺》。《本草綱目》曰:「鎖陽出肅州。……土人掘取洗滌,去皮薄切,曬乾,以充藥貨,功力百倍於蓯蓉也。」並附有「鎖陽」圖。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與現今藥用鎖陽相符。
【植物形態鑑定】
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高10~100cm,無葉綠素,全株呈暗紫紅色或棕紅色。地下莖短粗,具有多數瘤突狀吸收根。莖圓柱形,大部分埋於沙中,通常僅頂端露於地上,基部膨大,圓筒形,直徑3~6cm。鱗片狀葉在莖的基部密集,呈覆瓦狀排列,上部呈稀疏螺旋狀排列,卵圓形、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cm,寬不及1cm,頂端尖。
花雜性同株,穗狀花序頂生,肉質,棒狀,長5~12cm,直徑2~4cm,生密集的小花,其中覆以鱗片狀苞片;花暗紫色;雄花花被裂片1~6,線形,雄蕊1,長於花被,退化雄蕊不顯著或有時呈倒卵狀白色突起;雌花具數片線形肉質總苞片,其中1片常較寬大,花被片棒狀,長1~3mm,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近圓形,胚珠1,花柱棒狀;兩性花多在雄花開前即開,具雄蕊與雌蕊各1。堅果球形,種子有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5~15cm,直徑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顯縱溝及不規則凹陷,有的殘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鱗片。體重,質硬,難折斷,斷面淺棕色或棕褐色,有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1]
【藥材顯微鑑定】
莖橫切面
木栓層細胞約10列,棕黃色,栓內層細胞數列,內含棕色物質,表面有條狀紋理。皮層與中柱界限不明顯。維管束眾多,散列或略呈徑向排列,有時2個並列或數個排列成半圓形或略呈扇形,最外維管束較小。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藥材理化鑑定】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l,浸漬,濾過,濾液供下列試驗:
①取濾液2ml,加1%三氯化鐵溶液1滴,產生棕綠色沉澱(檢查鞣質)。
②取濾液1ml,加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水浴加熱片刻,溶液呈藍紫色(檢查氨基酸)。
【採集加工】
春季採挖,除去花序,切段,曬乾。
【飲片炮製】
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性能功用】
甘,溫。歸脾經、腎經、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腰膝酸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內服:4.5~9g,水煎服。陰虛火旺、脾虛泄瀉、實熱便秘者均不宜用。
【附註】
置通風乾燥處貯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