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围村围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围村围屋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行政村长围自然村,2011年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围村围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围楼、祖堂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总面阔52米,总进深62.8米,占地面积3265平方米,共四层,高15米。

历史沿革

长围村围屋主人秀才曾毓蔚被老师推荐为贡生,在等待外放当官期间,曾毓蔚经营起了桑蚕产业。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被乡人尊称为“人文公”的曾毓蔚开始建造长围村围屋[1]。清同治二年(1863年),长围村围屋竣工。20世纪70年代,长围村围屋每间房子仍住满人,最多时住了30多户。

建筑特色

结构

长围村围屋为河石青砖瓦木构筑,由围楼、祖堂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由一围三排屋组成的长围,采用了青砖砌筑,其结构是坚固的围聚向内式。面阔52米、进深92.2米,四层高15米。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有木梯可登楼。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中间祖堂,三厅二井。两侧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地面铺薄青砖。长围村围屋内外都有天井,围内地面东边挖了一口水井,能提供围内近百人饮用。因为围楼内中间有天井,所以气流畅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围楼前还有三栋屋,设有祖堂,两边也可以居住。长围村围屋前部分为三厅四房组合,为上厅、中厅和下厅,两旁各有四房子,上厅供奉祖先神位。正门青花石方形门框,河石砌墙基,青砖砌到顶,顶呈尖峰状盖青瓦。前部分祖堂两侧的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厅居其中,分前、后厅,房居厅的两侧各有二间。方窗用红砂岩凿成,青砖砌墙整齐划一。祖堂和厅的地面铺薄青砖,栋与栋之间的檐街、巷道笔直,水沟用红砂岩铺砌。前部分有门坪和水塘。后部分为长方形围楼,面阔52米,进深16.9米,四层高约15米,底层外墙厚1米,砌筑2米高河石墙脚,二层以上青砖砌墙到顶。顶层四面出檐,四角稍凸出呈扇形的炮角。底层红砂岩石凿成的圆形小窗,二、三层红砂岩石凿成的竖一字形窗,四层方形窗。花岗岩石砌拱门,门楣“人文蔚起”行书,阳刻。围内中间是天井,二层以上天井四周出靠栏(走廊),每层楼有28间房。围内有木梯可登楼。有水井一口,红砂岩石凿成的圆形井圈,直径0.85米。围楼门前的天井铺上河卵小石。长围村围屋第四层的东南、南西、西北、东北四角,各设计了两侧伸出外墙的“V”型炮角楼和瞭望孔,可以清晰地看见外墙地面的情形。

特点

长围村围屋与其他客家围不同,长围村围屋采用的是长方形结构。因为曾毓蔚是做木材生意的,了解木材,因此长围村围屋内部都用高品质木材做楼板、门窗和靠栏,可以经久不烂。长围村围屋还有个特点是可以防盗防匪,退守围内可坚守半月至数月[2]。长围村围屋第四层的东南、南西、西北、东北四角,各设计了两侧伸出外墙的“V”型炮角楼和瞭望孔,可以清晰地看见外墙地面的情形,可以非常好防护守卫围楼。长围村围屋围楼与三栋屋用青砖连成一个整体,只要把门关上,就是牢固的防御工事。三栋屋之前有一口大池塘,那是自古以来,人们在建立村庄的习惯,也有吉祥、发财的寓意,池塘本身不但具有防御作用,只要围楼有火灾之类的事故,也可以很快取得水源,以绝后患。因此,长围不仅具有一般的民居特点,它还有具有一般客家围屋的防御功能,同时它又巧妙地把民居与围楼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围中有围,村中有村的结构,给了人们家的环境,又给了家人围楼牢不可破的自信与安全的处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