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用途: 发射载人飞船、目标飞行器

研制单位: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

制造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次发射: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CZ-2F或LM-2F)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的基础上,按照发射载人飞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为目标研制的运载火箭。

火箭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间站则不包含)组成,全长达58.34米,是我国所有运载火箭中长度最长的火箭,安全系数达0.97。火箭首次采用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测试发射模式。

长征二号F火箭自1992年开始研制,1999年11月19日首次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送入太空。因多次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并被央视直播报道其发射过程,已成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的"明星"火箭。截至2019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正(试)样产品组批生产。[1]

目录

型号分支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共有长征二号F基本型和长征二号F改进型两种分支型号:

长征二号F基本型

长征二号F基本型,简称长二F(CZ-2F)基本型,或称原型,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的载人任务,安装逃逸塔。

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m,整流罩直径3.8m,起飞质量479.8吨,可以把8.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长征二号F基本型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飞船,为我国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8年9月25日,最后一次使用基本型发射,已停产。

长征二号F改进型

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简称长二F改(CZ-2F/G),替代基本型,用于发射神舟飞船载人任务(安装逃逸塔)以及不载人任务和空间站如天宫一号(不设逃逸塔,整流罩顶部改为冯·卡门曲线)。长征二号F改是在长征二号F基本型基础上,助推器推进剂储箱顶部椭球顶改为锥形顶,提升推进剂储存量,改用双激光惯组主从冗余,增加近地轨道推力。

火箭起飞质量约493吨,发射载人飞船型号和发射目标飞行器或空间实验室的型号(无逃逸塔)的整流罩直径分别为3.8米和4.2米,火箭全长分别为58.34米和52米。可以把8.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点200千米、远地点350千米、倾角42°的地球近地轨道。

神舟七号发射任务完成后,长征二号F基本型不再执行任务,后续任务暂时由长征二号F改执行。

发射任务

神舟一号飞船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神舟一号于11月21日凌晨3: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人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凌晨1: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运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并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于2002年3月25日22:15分发射。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0:40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月5日返回,耗时6天零18小时。

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解决了前三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等问题,运载火箭和飞船完善了航天员逃逸救生功能。

神舟五号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飞船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六号飞船

神舟六号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9时00分03秒583毫秒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起飞,将航天员费俊龙(指令长),聂海胜(操作手)送入太空。10月13日聂海胜迎来他41岁的农历生日,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庆祝生日。飞船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成功着陆,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神舟七号飞船

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航天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景海鹏,其中翟志刚,刘伯明于9月27日16时35分进行我国首次太空行走。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507毫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神八已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430毫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于11月3日凌晨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之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12天,第二次交会对接于11月14日20时成功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的16日,神舟八号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并于17日19时32分返回地面。

神舟九号飞船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其中景海鹏曾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由此成为中国航天两度飞天的第一人,刘洋则是第一位飞天的中国女航天员。6月18日11时左右飞船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12时42分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我国首次手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秒由CZ-2F Y10火箭点火起飞,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聂海胜、王亚平(女)、张晓光,其中聂海胜曾执行神舟六号飞船飞行任务。如今发射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飞船成功入轨。神舟10号飞船执行了15天的应用性航天载人飞行任务。

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由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是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十一号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点30分28秒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

2020年9月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神舟十二号

神舟十二号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成果

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发射109次。 长征二号F型火箭可靠性指标达到0.97,航天员安全性指标达到0.997,这意味着1000次故障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只允许有3次不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史上技术最复杂、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最高的运载火箭。火箭能够安全可靠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同时,在飞出大气层之前,若出现重大故障,能按救生要求使航天员安全脱离故障危险区。长征二号F型火箭已经成功地将4艘神舟号无人飞船和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到100%,取得十全十美的战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