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目前,区内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千家,累计生产总值上万亿元。全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463户,其中外资企业556户,西门子丰田江森等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已达29家。截至2006年底,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9亿元。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

2018年12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25名,利用外资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2名。

基本内容

中文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电话区号:0431

地理位置:北半球中纬带

气候类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方言:东北官话

面积:30平方公里

国家/地区:中国东北

邮政编码:130000

机场:长春龙嘉国际机场(CGQ)

火车站:长春站 长春西站

车牌代码:吉A

主要特点

到目前为止,全区累计投资96.2亿元用于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区内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电力、热力、燃气等配套系统,区内写字楼、海关、学校、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场及花园式居民小区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了现代化工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的需求。长春经开区营造了以“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为代表的投资软环境,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行开发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主动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开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项目审批,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建立起反映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资源消耗少,环保符合规范,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考核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市化双轮驱动之路,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区、充满活力的投资热点区、外向型的现代服务区、有特色的宜居新城区,充分发挥经开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辐射作用。

自然概括

长春市地处于环 日本海 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距蒙、俄、朝等国家都比较近,是开发 图们江金三角 珲春至 长春间经济走廊的内端,是周边地区自然资源、劳动力、技术等 生产要素实行科学配置的最佳区域。在 东北平原中部已形成了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 城市带,其中明显形成了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四周城市集团,共聚集了百余个城镇。长春市位于沈阳、哈尔滨的中间,在 东北地区处于中心位置,成为南北物流、人流的集散地,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 核心优势。长春市经济实力雄厚,在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50强中上游。   

经济发展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比同类沿海开发区晚起步八、九年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建成区已达26平方公里,昔日财政收入只有21万元、社会总产值只有2个亿的旷野乡村已被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区所取代。截止2005年底,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6亿元,财政收入1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75亿元。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兴业,累计审批企业4036户,其中外资企业495户,内资企业3541户,成为拉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止2016年底,累计批准设立企业7000多户,其中外资企业700多户。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跨国公司来区投资兴业,世界500强投资兴办的企业46户,占长春市的一半以上。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在中部国家级经开区中继续保持第1位。

城市建设

这里曾是一片旷野,今天却奇迹般地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区。经过十三年的开发建设,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筹措资金83.4亿元人民币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30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了“九通一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完善的供水、排水、电力、热力、燃气系统支撑着现代化工业区庞大的体系。区内写字楼、海关、学校、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场、网球馆及花园式居民小区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完全可以满足中外客商的投资需求,为实施二次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开发区顺利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华夏认证中心颁发的EMS证书和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际UKAS证书,这标志着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已经与国际接轨,营造了符合国际运行规则的投资环境。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综合产业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截止2016年,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致力于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累计投入近2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区面积已达60平方公里。修建了水、电、气、热、通讯等源头设施。精心修建了国际会展中心、写字楼、学校、医院、体育场、网球馆以及花园式居住小区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完全可以满足中外客商的投资需求,通过了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成为国际认可的绿色、规范化投资区。

社会事业

开发区在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非常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不断提高区内百姓的生活质量。截至2005年底共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4834人,农转非15780人,区内第二产业安置就业人数1328人,第三产业安置就业人数7430人,区内农民人均收入由1994年的1782元提高到2005年的4244元。建区以来教育投入3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校舍建设,新建和改建7所中小学校,开发区还建造了1.57万平方米教师住宅。区属17所学校有11所被评为长春市花园式学校,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近20所大中专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落户该区,使区内教育结构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文化、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也迅猛发展。徜徉于区内的大街小巷,一座繁荣的现代化新城映入人们的眼帘。

2016年,开发区心系群众、扎实苦干,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一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年投入7亿元用于民生领域,完成了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等42件民生实事。二是社区用房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多种途径,全区千米社区用房已达67%,建设了58个服务群众三级监控平台,38个百姓说事点和社区警务室,有效提升了社区管理服务功能。三是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积极成效。针对经开区街道和社区管理区域过大、人口过多的现状,在深入调研论证基础上,谋划调整现有两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新增两个街道办事处和部分社区,近期即将获得省里批准,为打造精细化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教育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47名高学历、高素质优秀教师;着眼于解决教育布局不合理问题,增加教育用地14.4万平方米,正积极谋划筹建5所学校,为全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基础。四是信访维稳形势进一步好转。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思想,强化事要解决原则,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不推不等不靠,积极而为,亲自接访,用智慧破解信访难题,全区39件重点信访案件已经办结29件,办结率达74%,强化了制度层面建设应对信访难题,强化领导包保制度、部门负责制度等,使信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特别是出台了《加强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意见》,设立了“建筑施工领域黑名单”,强化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实行一票否。五是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紧抓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大隐患排查和整改,全区抓安全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经开区区社会事业全面提质提效、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经开区管委会制定了未来三年幸福经开计划,计划投入资金28.9亿元,完成9大类182项民生实事;2017年将投入18.8亿元,实施9大类67项民生实事。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我们将按照未来三年幸福经开计划,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补足民生欠账,切实增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拿出开发区人创业的精神和干劲,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取得新实效。

二是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工作难题,以创先的勇气争创一流成绩。开发区将以街道和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配套,加快2个街道办事处用房(其中各含一个社区、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独立社区办公楼以及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办公用房建设,合理布局公共卫生服务网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创新社会事务管理,以品牌塑造提升形象,全力打造社区特色亮点,挖掘、树立社区及社区工作者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标准化社区和特色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办好改善民生的实事好事。开发区将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不断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好各项惠民实事的落实,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经开区改革发展的成果。

远景规划

十一五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固树立经营开发区的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开发方式和管理模式;坚持城市建设和管理并举,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把经开区建设成富有生机活力的综合产业区和现代化新城区。

十二五

“十二五”期间,将更加突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这一主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更加突出“长东北兴隆新城”建设在全区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经开区转型升级,把经开区打造成为开放开发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聚集区、“三化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实现“两个高于”:即高于长春市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均增长率。到2015年,以2010年为基数,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

总体战略规划

未来,经开区将立足长东北,着眼长吉图和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面向东北亚和全球,加强区域协同与联动,全方位、深层次推动“五大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功能区,综合实力跻身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梯队行列。

——建设长吉图产业升级先行区。着力推进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来打造新增长点,着力带动传统支柱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大幅增强新兴产业、生态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集中打造五大产业板块,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建设东北亚开放合作示范区。着力推进开放发展,以兴隆综保区建设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两区叠加的独特优势,构建立体大通道,促进区域大通关,创新保税业务模式,推动综保区成为“一带一路”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打造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最优、产业特色最鲜明的东北亚开放合作示范区。

——建设长东北产城融合引领区。着力推进统筹发展,强化区域统筹联动,以产业创新、开发开放引领城市功能、景观形象、社区层次质的跃升,重点建设五大生活板块,打造承西启东、价值崛起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区。打造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地,加快圈层式辐射,打造长东北产城融合引领区。

——建设区域投资环境样板区。着力推进安全发展,建设生产与社会安全环境。在发展理念、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快创新探索,建立以管委会为主体、兼具行政区优势的新型体制机制,巩固灵活高效、亲商务实、以人为本的服务优势,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产城融合提供切实保障。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建设园区生态文明先锋区。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创新,创建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工业示范园,提升绿色增长、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创新驱动能力;优化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园区生态文明先锋区。

服务措施

1、领导联系企业: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直接或通过联络员联系企业。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要求,掌握困扰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

2、一条龙服务:在投资服务大厅,实行审批和基本建设项目收费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办公。

3、全程代办服务:引进项目部门或首办人,可根据项目单位的需要,为项目单位提供全过程跟踪代办服务。

4、月访上 门:每月上 门 走访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5、接诉即办服务:接到投诉立即到达现场,一般投诉当日办结,复杂案件3日回复,回复率达100%。

6、政策速递服务:由相关部门将新的政策及时上网公布,让企业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新出台的政策。

7、预约上门:就是企业需要我们上门时,可事先电话预约;按照预约,进行上门现场办公。

8、效率限时服务:就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限定服务时限。能当时办完的必须当时办完,能当天办完的必须当天办完。当拟办事项缺少法定文书、手续等要件时,接待人员必须一次告知。凡应办事宜,均不得超过自然办理时限。[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