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开鲁县佛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鲁县佛塔
图片来自bytravel

开鲁县佛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是一座元代砖制喇嘛塔,因该塔位于开鲁县而得名。该塔具体建造时间不详,曾于1962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得到修缮。该塔通高17.7米,从下至上可分为塔基、塔座、钵体、十三天和塔刹等五个部分。2001年,开鲁县佛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结构

开鲁县佛塔为砖制喇嘛塔,通高17.7米,由五部分组成,由下至上分别为塔基、塔座、钵体、十三天和塔刹。塔基原为圆形夯土状,在1962年维修之后改为正方形,边长16米,高出地表1.2米,用19乘37厘米的青砖砌成。塔基表面用砖块、混凝土和平面大小为11.5乘以24厘米的青砖分层铺成。塔基的四面分设七级台阶。塔基上每隔2.5米立有一根高1.5米的钢管立柱,立柱间设有护栏。塔基上方为塔座,该塔座为正方形须弥座,边长为6米,高4.1米,正南面开有一扇宽0.8米、高1.5米、进深0.3米的假券门。塔座墙厚1.5米,墙内填充有土石块,其中夹杂有残破磨盘,距离地面3米高的位置还设有“井”字形木质拉筋,共计4根,正中心地表向下1.8米处为地宫。塔座上方为钵体,高3.7米,中空外圆,顶端直径3.9米,底端直径3.2米。钵体四周各设有一个宽0.5米、高1.0米、深0.3米的佛眼,南侧佛眼下有一扇高0.7米、宽0.6米的封闭式券门。钵体壁厚1.6米,天宫内径2.1米,钵体上封闭式券门即为进入天宫的通道。此外在天宫下方还有一座隔开的中宫,位于天宫和地宫之间。钵体上方为十三天,其中十三天座为正方形,边长3米,座高2.5米,座上方2米高的位置拉出两层闪檐,檐内有四根木质拉筋,彼此呈“井”字形以加固十三天。十三天座上方的十三天部分高4.3米,平面呈八角形,底部最大对角线为3米,顶部最大对角线则为2.1米,每隔0.33米拉出一层0.33米宽的闪檐,内部为实心砌筑。其中第六层和第十三层的闪檐的八角上各有一只风铃。十三天顶部为塔刹,分为刹座和刹顶两部分。其中刹座为圆形,下部的座颈直径2米,高1.1米,上部为直径2.4米、高0.8米的伞状拉檐。刹顶为莲花底边,用黄铜制成,高1.2米,底部直径0.58米,总重量达400千克。

历史

开鲁县佛塔始建于元代中早期,但具体建造时间不详。有说法称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元贞三年(1297年),也有说法根据开鲁县当地的政府变迁和塔的形制推断出建造时间在1301年至1306年。该塔没有确切名称,只因其在开鲁县境内,因而得名开鲁县佛塔。塔的南侧原有一座古寺庙遗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塔残破不堪,部分塔身已经塌毁。1962年,该塔曾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资维修,但原塔的塔基形状被从方形改为圆形。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维修该塔,在这次维修中,考古队员发现了除1962年所用的维修用砖外的其余5中砖,但这些砖的来历和初始用途均不得而知。2001年,开鲁县佛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