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阎姓,汉族姓氏。

阎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77位。

阎姓的得姓始祖是仲奕。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目录

主要来源

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于是就携二弟仲雍逃避于江南吴地,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为了奉祀泰伯,所以阎姓后人奉泰伯为始祖。异体字"闫"。 [1]

得姓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阎敖。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德让堂:明洪武三年阎国宝同叔、兄、弟十余人自山西洪洞东迁,至中都遇冦失散,国宝公携唯一族谱《阎乡家乘》卜居兖州府宁邑城西寺头村(今山东省宁阳县寺头村),修建泰伯祠(后受封称至德庙),洪武二十年重修《阎乡家乘》,编撰了《中都遇冦失散记》,为后世寻找失散支脉重新合谱奠定了基础。现德让堂后裔遍布宁阳、汶上、梁山、郓城、嘉祥、单县、东平、肥城、兖州、曲阜、泗水、鱼台、滕州、青州等县市,以及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苏、河南等省市。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树德堂:明初自山西洪洞县东迁至徐州东南古镇窑湾,建树德堂。族人散居徐州境内,铜山、邳州、贾汪、宿迁、遂宁、丰沛等地,开籍祖信谱公,丰沛县日月堂为树德堂分支,开籍祖第四房传人。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