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閻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閻姓,漢族姓氏。

閻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77位。

閻姓的得姓始祖是仲奕。閻姓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就逃避於三吳一帶。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

主要來源

閻姓出自姬姓,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於是就攜二弟仲雍逃避於江南吳地,建立國家號勾吳。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為了奉祀泰伯,所以閻姓後人奉泰伯為始祖。異體字"閆"。 [1]

得姓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閻敖。

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

天水郡: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

堂號

太原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德讓堂:明洪武三年閻國寶同叔、兄、弟十餘人自山西洪洞東遷,至中都遇冦失散,國寶公攜唯一族譜《閻鄉家乘》卜居兗州府寧邑城西寺頭村(今山東省寧陽縣寺頭村),修建泰伯祠(後受封稱至德廟),洪武二十年重修《閻鄉家乘》,編撰了《中都遇冦失散記》,為後世尋找失散支脈重新合譜奠定了基礎。現德讓堂後裔遍布寧陽、汶上、梁山、鄆城、嘉祥、單縣、東平、肥城、兗州、曲阜、泗水、魚台、滕州、青州等縣市,以及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蘇、河南等省市。

右相堂:唐朝閻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當時姜恪因戰功封左丞相。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讚嘆。

樹德堂:明初自山西洪洞縣東遷至徐州東南古鎮窯灣,建樹德堂。族人散居徐州境內,銅山、邳州、賈汪、宿遷、遂寧、豐沛等地,開籍祖信譜公,豐沛縣日月堂為樹德堂分支,開籍祖第四房傳人。

日月堂:江蘇省沛縣、豐縣閻氏宗祠堂號為"日月堂",含有閻爾梅及其後裔不扶清,反清復明之意。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