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阜阳市民族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阜阳市民族中学是民族教育百花园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坐落在阜阳市少数民族聚集区,位于市中心东城河之畔,阜临路与颍河西路主干道之间,南临市委市政府,远离喧嚣的闹市区和工业厂区。校园虽占地不足10亩,但便利的交通,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完全封闭的教学区为莘莘学子提供了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校简介

阜阳市民族中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普通初级中学,前身系创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万木草堂”,主要培养少数民族[1]子弟,其间数易校名,至1977年3月,正式更名为阜阳市民族中学。

阜阳市民族中学隶属于阜阳市颍州区,是市直及三区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学。学校位于阜阳城中心,南靠百年沧桑的奎星楼,东邻碧波荡漾的护城河,交通便捷,环境幽雅,底蕴深厚,是全国民族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微格教学实验基地、全省唯一“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理事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2]、颍州区安全文明学校。

民族中学占地十余亩,学校现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各一栋,教工宿舍楼二栋,微机室、多媒体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等一应俱全。学校还有功能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并与101远程教育网等相通,完全满足师生需求。

阜阳市民族中学现有在职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3人,中高级教师比例居阜阳市各校之首。多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们中有不少人在颍州区、阜阳市乃至安徽省都有相当高的美誉度。

办学理念

民族中学始终坚持“为了每位学生更好发展”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民族中学的发展,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宗旨,实行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多年来中考升学率一直位居颍州区同类学校前列,实现了低进高出的宏伟目标,一大批优秀学子考入阜阳一中等省级示范高中后,又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学校发展

2012年10月18日,为加快阜阳市民族中学的发展,颍州区委区政府作出重大决定,由首届阜阳市十大名校长、阜阳市十五中校长白莽同志兼任阜阳市民族中学校长,首届市级名师、原阜阳市红旗中学政教处主任陈荒龙同志任阜阳市民族中学副校长。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后,民族中学全面移植十五中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同时进行人员调剂,两校在各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今天的阜阳市民族中学,犹如初升太阳,光芒四射;犹如青春少年,意气风发。

校长白莽说:民族中学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全市一流的师资队伍,有上级领导的亲切关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用二至三年时间,把阜阳市民族中学办成全市一流的初级中学!

学校历史

悠久的民族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古老的阜阳孕育了一所古老的民族中学,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阜阳少数民族群众自发办起了“万木草堂",经清真寺改为回民“义学堂”, 培养少数民族子弟。1909年后更名为“垂远小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更名“中兴小学”,后经几十年变迁,民族中学不断发展壮大,直到1977年3月,阜阳市民族中学正式挂牌成立。二十多年来,在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竭诚支持下,全体师生艰苦奋斗,重建校园,使一个屡遭磨难、破烂不堪的百年老校初具规模,使古老的学校焕发出青春的光芒。

学校困境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多年在低谷徘徊,生源严重不足,在校生最少曾降至100多人,学校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在区委政府、教育局,省、市、区民委的亲切关怀和支持,学校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获得了市级“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民族团结进步单位”,区“安全文明校园”,“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是安徽省唯一的“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理事学校,“全国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基地校”。全校教职员工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把爱心献给每位学生,回汉师生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负重前进,生源质量明显好转,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考试、竞赛多次获奖,高中、中专、职业学校升学率居区同类学校前茅,现有12个班,在校生近600人,教职工44人,中学高级职称教师8人,中学一级教师23人,大专、本科学历占90%以上。

办学宗旨

近几年,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优良育人环境。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每个教室添置一台电视(并与校园网同步)、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校园环境优美,有草坪花坛,有国家级保护文物千年古银杏树。

多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之校训,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重视开展德育系列工程,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工程,创设优良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工程,开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程,学生法制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工程等,从而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形成了“尊师爱生”的良好校风,使我校社会声誉办学效益日益提高。

学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新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有用的建设人才。民族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教育也将顺势而上,我们将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将团结拼搏,努力工作,为我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迎接民族教育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规划,豆丁网,201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