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阳谷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阳谷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县境北接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

阳谷县有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著名景点。[1]

历史沿革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阳谷县,隶属于济北郡。

唐初改属河南道济州。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济州城为河水冲废,阳谷改属河南道郓州。

五代时仍属郓州。

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属山东东平路。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初改属山东省兖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平直隶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属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属山东省东临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级建制,县直属于山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于省下设区,阳谷属山东省第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鲁西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并入冀鲁豫行署,属冀鲁豫行署四专署。民国三十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改属第十九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属一专署。民国三十六年,改属九专署。1949年9月,改署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至今。[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1950年,又将并入第一区的原第十区村庄划出,另设第九区。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年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18个乡。同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

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前村镇全部划归阳谷。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共辖560个生产大队。

1982年,城关公社、寿张公社分别改为城关镇、寿张镇。

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

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销阎楼镇,撤销石佛乡设立石佛镇;撤销定水镇乡设立定水镇。

1996年10月31日,撤销范海乡,设立范海镇。

1998年8月,撤销李台乡,设立李台镇;撤销十五里园乡,设立十五里园镇。

1999年底,阳谷县辖11镇,5个乡,共辖865个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消阳谷镇,在其基础上设置博济桥、侨润和狮子楼三个办事处。全县共辖10镇5乡三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谷县位于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之间。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山东省聊城地区南端。县境西起西湖乡西界之金钱线河,东止于阿城东境之黄河,东西长39.8公里;北起郭店屯乡北界之徒骇河,南至寿张镇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阳谷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气候

阳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发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

水系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公里。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4]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阳谷县总面积为106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06532.54公顷,其中耕地72094.78公顷,园地(果园、桑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亿立方米,咸水3.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立方米,可利用量710万立方米。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立方米,可用量2.05亿立方米。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阳谷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主要为苹果、桃、梨、杏等)12种,花草类167种(花卉40种、草类12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鲤、鲢、鲫等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5]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年出生人口13740人,出生率16.46‰;死亡人口5627人,死亡率6.74‰;自然增长率9.72‰。年末户籍人口83.46万人,其中,0-17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4.12%,18-59岁人口占57.11%,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7%。年末常住人口79.8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19%,比上年末提高1.55个百分点。

民族

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翰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占总人口的0.3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经济概述

综述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36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87.15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129.26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4:50.6:35。人均生产总值45940.77元,增长4.86%。

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680户,比上年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92.17元,比上年增加1.16元;年末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0.4%,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4797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9.07%,工业用电量17734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02%。

第一产业

2018年,农业增加值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8.82亿元,增长6.21%;林业增加值0.37亿元,增长2.1%;牧业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1.07%;渔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下降0.38%。

2018年,粮食总产量71.03万吨,同比下降3.8%,蔬菜总产量198.05万吨,比上年增长4.92%。

2018年,本年造林面积671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62公顷,人工更新109公顷。本年新育苗面积1819公顷,较去年增长9.77%。

2018年,生猪存栏24.05万头,同比下降0.08%;生猪出栏46.42万头,下降1.98%;家禽存栏1828万只,同比增长2.81%;家禽出栏5810万只,增长2.81%;肉类总产量12.91万吨,增长0.78%;禽蛋产量6.76万吨,同比下降0.03%;牛奶产量1.84万吨,同比下降14%。

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8220吨,比上年下降2.26%。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6268吨,下降9.42%。

2018年,农机总动力120.73万千瓦,同比增长5.09%;机耕面积6.2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38 %;机收面积 11.56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03%;机械植保面积3.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6%。

第二产业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2%,比上年降低0.55个百分点。

2018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1家。建筑业总产值18.3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第三产业

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3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

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42家,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19.24%;应付职工薪酬1.29亿元,同比增长74.32%;从业人员2472人,同比增长17.10%。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7%。其中,5000万元以下项目同比下降85.9%;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43.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4.9:44.5:50.6,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8.9%。

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7%,其中,住宅投资16.36亿元,下降5.04%。商品房施工面积327.2万平方米,增长15.66%。商品房竣工面积15.6万平方米,下降37.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4万平方米,下降22.78%。商品房销售面积78.4万平方米,下降5.9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43.89%。

消费市场

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餐饮收入增长12.0%,商品零售增长9.9%;城镇零售额增长10.0%,乡村零售额增长12.3%。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0.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4%,化妆品类增长24%,金银珠宝类增长22.9%,日用品类增长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7%,中西药品类增长69%,家具类增长14.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9%。

开放型经济

2018年,全县进出口总额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40.9亿元,减少34.1%;进口181.7亿元,增长24.9%。出口商品中,机电五金产品出口25.01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1.2%;纺织服装出口0.21亿元,占出口总额的0.5%;食品农产品出口10.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24.88%。对外合作积极拓展,实际对外投资0.04亿元。

2018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4%。其中,出口19.0亿元,增长72.38%。

财政金融

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0.74%。其中,税收收入10.89亿元,增长7.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7.66%,比上年同期提高5.1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97亿元,增长3.27%。其中,民生支出25.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02%。

2018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373.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6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67.88亿元,比年初增加19.8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22.69亿元,比年初增加27.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1.97亿元,较年初增加10.3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8.95亿元,较年初增加17.9亿元。

2018年,全县保险保费收入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56亿元,增长63.15%;人身险保费收入0.94亿元,增长0.11%。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0.25亿元,同比减少67.57%。[6]

社会事业

教育

2018年,超额完成“全面改薄”5年规划任务。农村义务教育校舍开工面积22.11万平方米,开工率100%,竣工面积21.99万平方米。中小学大班额比例降至7.5%以下,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所,新增幼儿学位540个。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为3613人、2185人和1072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295人。

卫生

2018年,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4所。其中,医院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设置率均为10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50元提高至55元。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6个,签约居民114559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提高到每人每年130元。

体育

2018年,举办第九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230项次,其中社会力量承办占80%以上。体育社会组织总数695个。全民健身中心县级覆盖率超过92%,行政村覆盖率96%。参加全国地掷球锦标赛、精英赛和青少年及大学生赛,获得金牌18枚、银牌16枚和铜牌8枚。

文化

2018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量达78117册(含报刊),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2个,文化站18个,全县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气象

2018年,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4次,地面增雨防雹作业7轮次。

民生保障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96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4元,比上年增长8.7%。

2018年,城市建设投资1.93亿元。全年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07平方公里,新增0.25平方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4条。

2018年,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62万人、2.78万人、4.92万人、5.35万人和2.4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5.05万人和64.86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035元(含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450元提高至490元。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医院1606家(含各级卫生院/联网门诊部)。失业保险金标准平均增长9.2%,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10%。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76人,年人均保障标准5280元,比上年提高2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44人,年人均保障标准3800元,比上年提高200元。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0个,养老床位5273张。

2018年,棚户区开工5745套,开工率100%;基本建成532套。公租房完成分配412套,分配率100.49%;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5户,完成率157.14%。

2018年度,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0起,死亡9人,受伤19人(全部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02万元。死亡人数与2017年持平。

交通邮电

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39491.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9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1236.41万元,增长14.06%;邮政业务总量8165.38万元,增长34.5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14万户,下降4.19%;移动电话用户78.04万户,增长6.20%。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99部。

2018年,城乡班线客车114部,农村客运站16个,农村班线19条,通村庄872个,年末公交车路数7路,公共汽(电)车运营100辆。县乡道通车里程2599公里,省道57.76千米,国道42.32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

科技

2018年,列入省外“十强”产业的项目13个,到位资金8.35亿元;列入省内“十强”产业、市九大产业的项目5个,到位资金7.86亿元。

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4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75件,比上年增加0.42件。院士工作站2个,众创空间1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 706件,比上年末增长70.2 %。其中,驰名商标 4件,地理标志商标 3件。年末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11.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20.8%,个体户增长9.5%。[7]

旅游信息

阳谷县旅游景点有: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

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

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总占地面积33.3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8]

相关视频

阳谷旅游宣传片

EmbedVideo received the bad id "XNzI5NjU3Nzgw.html?x" for the service "youku".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