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阿倍仲麻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倍仲麻吕

图片来自kotobank

阿倍仲麻吕(あべ の なかまろ,698年-770年),朝臣,阿倍,原文名仲麿,又作阿部仲满,在中国时取汉名朝衡,又作晁衡鼂衡巨卿日本奈良时代遣唐留学生之一,同时也是唐朝政治家诗人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留唐任多项要职。唐天宝十二年(753年)乘船返回日本期间因船只遭暴风损坏而流落到越南,之后辗转回到长安并最终在此终老。[1]

阿倍仲麻吕与当时唐朝的诗人李白、王维等均为好友。

家庭背景

父亲是阿倍船守,朝臣姓,阿倍氏,乃孝元天皇之后,任职为中务大辅

出身

现今一般认为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文武天皇二年(698年),日本大和国(今奈良县)。其父是正五位中务大辅阿部船守。是家中的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洋溢。

经历

留学中国

元正天皇灵龟二年(716年),时年19岁(虚岁)的阿倍仲麻吕被推举为遣唐留学生。717年(唐开元五年),20岁的阿倍仲麻吕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获选拔为遣唐留学生,同行的留学生还有僧人玄昉,以及后来成了日本右大臣吉备真备等。由多治比县守从日本难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一行人远赴唐都长安(今西安),四船并联,一行557人浩浩荡荡,西渡东海,在扬州(一说明州)登陆。

仲麻吕经过数年寒窗苦读,参加唐制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进士

留唐仕途

725年(唐开元十三年),任洛阳左春坊司经校书(负责典籍整理,正九品下),728年左拾遗(从八品上),731年左补阙(从七品上)、仪王友等职。由于他德才兼备,诗文俱佳,得到唐玄宗赏识,后被任命为秘书监,经常在玄宗身旁侍奉,兼卫尉卿。有说他获唐玄宗赐名晁衡,但据《旧唐书》记载“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新唐书》也记载“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并无赐姓名之事。

思乡

753年10月,晁衡与藤原清河等人率领四艘帆船,从苏州黄泗浦(今江苏鹿苑)启航,驶往日本,他难掩心中思乡之情,口中唱吟著思念故乡的和歌三笠山之歌》另一解释为:晁衡在即将离开中国之际,抬头看著月亮,心中充满对中国的不舍,毕竟来到中国求学、做官,一晃眼四十年就过去了。这样的情景令他想起想起多年前要离开日本到中国求学的那个晚上,在奈良的山上怀著对于离开家乡不舍的心情看著天上明亮的满月。两个同样的心境相隔了四十年。而月亮依旧: 天の原 ふりさけみれば 春日なる 三笠の山に いでし月かも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首和歌后来被收录到了《小仓百人一首》中,为该和歌集的第七首和歌,在日本妇孺皆知。 值得一提的是,船队中还有一位扬州延光寺的著名高僧同行,他就是鉴真和尚。这位年过六旬的得道高僧自从11年前答应日本友人的邀请,决心远赴东洋传扬佛法,曾多次率弟子渡海,但都被风浪所阻。这次已是鉴真第六次东渡了。

遭遇风暴

这次船队在中途亦遇上了大风暴,他们被冲散了。鉴真和其馀两艘船各自开到了日本,而晁衡那艘船却下落不明。直到754年3月,仍然杳无消息。诗人李白以为他已遇难,悲痛地写下了七言绝句哭晁卿衡》这名作,以表达对友人晁衡悲切的思念之情。然而,实际上晁衡的船只是随风漂流到了安南驩州(唐属地,今属越南),虽然没有沉没,却又被当地的盗贼袭击,死了一百七十多人,但他与藤原清河终也奇迹地生还。最后755年,他与十多位幸存者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是年安禄山之乱(历史上与史思明之乱合称安史之乱)爆发,往来中国及日本的路已变得相当危险,晁衡便打消了回日本的念头。

重回长安

晁衡又重回仕途,他又先后深得肃宗代宗信任,由左散骑常侍(御前谏官,从三品)至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河内当地最高官员,正三品)等职。761年至767年这六年期间,晁衡都在河内安南都护府出任,最后官至潞州大都督(从二品)、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而藤原亦留唐出任秘书监等职,没有回去日本

据《古今和歌集》,宝龟元年(唐大历五年,770年)正月,晁衡最终长眠于长安,埋骨唐土。天皇追封正二品官位。这段史话被中日史籍引为美谈。

友人

  •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 唐朝著名诗人储光羲: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日本,并被供奉于京都的诗仙堂中。

影片

阿部仲麻吕とは“遣唐使で唐に、太学に学び科挙に合格、玄宗皇帝に使える

参考文献

  1. 阿倍仲麻吕,koto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