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弗蘭茨·卡夫卡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陀螺》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茲·卡夫卡寫的短篇小說。
原文
有個哲學家總是在孩子們玩耍的地方遛達來遛達去。只要看到一個有陀螺的男孩,他便潛伏起來。還 沒等陀螺轉起來,這位哲學家就盯住它準備抓住它。孩子們大叫大嚷,竭力不讓他挨着他們的玩具,他可不理這些,只要陀螺還 在轉,他就抓住它,他十分高興,但只是很短暫的時間,然後他便將它扔到地上走掉了。他認為,認識每一件小東西,比如說認識了一個旋轉的陀螺,就足以達到普遍的認識,所以他從不研究大問題,他覺得那樣不經濟。如果這最小的小玩意兒被真正認識了,那也就認識了一切,因此他只研究旋轉的陀螺。只要有人準備轉陀螺,他就有希望,就能成功,陀螺一轉起來,他就覺得那希望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向他,變成了確信無疑,他卻將那件無聊的木頭玩意兒抓在手裡,他覺得厭惡,孩子們的叫聲他在此之前一直沒有聽到,此時卻突然鑽進他的耳朵里,將他趕走了,他就像在一支笨拙的鞭子抽打下的陀螺跌跌撞撞地走了。
(周新建譯)[1]
作者簡介
弗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於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和匈牙利組成的政合國)統治下的捷克德語小說家,本職為保險業職員。主要作品有小說《審判》、《城堡》、《變形記》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四部短篇小說集和三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三部長篇也均未寫完。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