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陆伯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陆伯鸿(1875~1937年)洗名若瑟,上海人。18岁中秀才。曾从董家渡天主教堂龚西满神父学法文,受龚教导影响很深。清宣统三年(1911年)南市电灯公司负债累累,陆伯鸿受聘接管公司,由于经营得法,扭亏为盈,从而为多家公司所聘,任南市电灯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车公司、大通轮船公司、和兴钢铁公司等总经理。陆在管理企业之余热衷慈善事业和传教活动。

原上海普育堂由于管理人员侵吞公款,管理混乱,收容人员遭殃。陆伯鸿视察该堂后,接受当时市议会聘请,决定重组新普育堂。陆购买100亩旧坟地,利用拆城墙砖,在民国元年(1912年)重建新普育堂。民国4年,在杨树浦建立施诊所、学校、小教堂,后将施诊所发展成圣心医院。民国6年,在北京接办中央医院,对贫穷病人减收药费或免费。民国22年,在上海北桥创办普慈精神病疗养院。民国25年,在松江建立若瑟医院,在闸北建立母心医院,服务对象大都是贫苦病人。

陆伯鸿兼任上海和全国公教进行会会长,常以该会名义,增设天主教堂,并带领会员亲自讲道。30年代,该会发起创建的教堂有100余座。并在教堂附近,配置施诊所和学校,接触群众,发展教徒。为鼓励和表彰陆对天主教事业的贡献,罗马教廷先后授予他“西尔物斯德肋都骑尉”勋位和“额吾略骑士尉”勋位,民国25年又授予“袍剑爵士”勋位。次年11月上海沦陷,陆伯鸿身处逆境,遂移居法租界伯多禄堂附近寓所。一日出门时,突遭袭击,身中五弹,急送医院救治无效身亡。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1]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耶稣生母玛利亚为“圣母”。“信经”[2]是天主教权威性的信仰纲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时必读的经文。其中《使徒信经》是最古老的信经之一,共十二条,有“十二端信道”之说,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创造人类。2.相信天主圣子(耶稣基督)。耶稣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受难(被处死)、复活、升天,末日审判时将再次降临。3.相信天主圣神(即圣灵)、圣教会、肉身复活等。

教区是天主教[3]使用的一种管理区域或机构,由数个堂区组成,并设有一位主教[4]担任最高领导者。1946年,中国天主教正式实行圣统制,将原有的传教区性质的代牧区改为正式的教区。此后共设有21个总教区、100个教区,以及30个宗座监牧区(初具雏形、尚未成立正式教区的传教区域),目前仍是圣座认定的教区划分。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的简介以及天主教在青海省的传播,青海新闻网,2006-08-20
  2. 信经,新浪博客,2011-11-03
  3. 天主教,中国政府网,2017-10-23
  4. 主教是什么?,新知网,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