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陆地,(英語: land )是指地球表面未淹没在液态水下的区域。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29%,面积约为1亿4821万平方公里。陆地和海、洋或其他水体的不同之处为地表最基本的差异。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活动都是在陆地发生,可以供人类进行农业、狩猎,和其他人类活动的陆地,往往也是早期人们聚集的地区。陆地生长的陆生植物及陆生动物,其型态和水生动植物也有一些差异。陆地和水体的分界也随地区而不同,有些地区的地形以岩石为主,和水体就会有明确的分界。但有些地区的陆地和水体之间有湿地或沼泽,因此陆地和水体间不一定有明确的分界。陆地和海洋分界处一般称为海岸带或是海滩。
词源
陆地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管子·山至数》:“故币乘马者,布币于国,币为一国陆地之数。谓之币乘马[1]。”《汉书·货殖传》:“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千蹄角,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波,山居千章之萩。” 明代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疏》:“陆地抵复州三十里,盖州百八十里,水路抵盖则半日程。”明代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五:“北方水源颇少,陆地沾湿处,宜种此稻。”
历史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火山活动形成了大气和海洋[2]。地球的海洋由来自于小行星、彗星的冰或水蒸气液化后形成,而此时的大气因温室效应让水能保持液态,让海洋占地球表面70%以上。35亿年前,地球磁场诞生,使得大气层不会被太阳风给吹散。地球上的大气与海洋不断形塑陆地的形状。陆地是地球的熔融外层冷却形成的,也成为地壳。一旦陆地成为生物栖息地,生物将持续演化数百万年并更加丰富多样,直到下个大灭绝发生。根据上述两个模型与理论,陆地的规模可能是稳定成长到现在的规模,或是一下子就到此时的规模。
陆地的位置与形状因大陆板块运动,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大陆在前寒武纪开始分裂,并在7.5亿年前分裂成两半,形成了古大洋。寒武纪时期冈瓦那大陆在南极附近形成。巨神海在劳伦大陆(北美)、波罗地大陆(北欧)和西伯利亚大陆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奥陶纪时,古海洋分隔开劳伦大陆、波罗地、西伯利亚和冈瓦那大陆,古大洋则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志留纪时,劳伦大陆与波罗地大陆碰撞闭合了巨神海的北面,形成了欧美大陆。石炭纪早期,欧美大陆和冈瓦那大陆间的古生代海洋闭合,形成了盘古大陆的西半部分。白垩纪时南大西洋张开。印度从马达加斯加分离,加速向北对着亚欧大陆撞去;而北美仍与欧洲相连,澳大利亚仍然是南极洲的一部分。5千万至5千5百万年前,印度开始撞击亚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原本与南极洲相连的澳洲,此时也开始迅速向北移动。地球进入了大陆碰撞的新阶段,这最终会在未来形成新的盘古超大陆。
视频
陆地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管子·山至数译文:故币乘马者,布币于国,币为一国陆地之数。谓之币乘马。,文学360,2019-8-2
- ↑ 海洋探秘|蔚蓝深海之海洋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