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志留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志留紀,(Silurian Period),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有頜動物出現,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第三個紀,在奧陶紀後,延續到泥盆紀開始前。開始於4.4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1]

名稱由來

志留紀由英國前軍官,地質學家羅德里克·默奇森於1835年確定。他與年輕的劍橋大學教員亞當·塞奇維克一起繪製出了威爾斯地層。人們認為這個地層是覆蓋在首批火山岩之上的最古老的分層岩石。通過研究分布在沉積地層中不同的化石,莫奇森把分布在寒武紀(塞奇威克命名)岩石上的地層稱為志留紀岩石,以作區別。命名志留紀是為了紀念古羅馬時代居住在南威爾斯地區的凱爾特族部落(celt)的一支Silurves命名而來。[1][2]

志留紀生態

志留紀的生物仍以海洋生物為主,魚類的出現為其特徵,成為最早被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一直到後期,原始半陸生的裸蕨類植物才出現,也是志留紀最重要的特色。志留紀的岩層中最常見的化石包括筆石﹑腕足類﹑珊瑚等。延續奧陶紀的生物相,筆石的種類更為豐富,也成為該時期在不同地質年代的分界指標。腕足動物的數量相當多,為淺海底棲生物的優勢種。所以,志留紀又被稱為腕足類的壯年期。珊瑚層孔蟲也是志留紀較繁盛的生物,常以珊瑚礁的形式出現。與奧陶紀相比,志留紀中的鸚鵡螺三葉蟲都明顯的大量減少,板足鱟類(Eurypterids)則成為志留紀無脊椎動物中最重要的肉食類代表,他們與腕足類最大的差別在不僅分布於鹹水,在淡水中也有分布。另外,在志留紀末期開始大規模的加里東造山運動,形成自蘇格蘭一直延伸至斯堪地半島的山脈。[2]

志留紀地圖

志留紀地圖1
志留紀地圖2 原圖鏈接

從靠近兩極上空的角度俯瞰地球,圖1為南極俯視圖,圖2為北極俯視圖,很明顯可以看出,在4.2億年前的志留紀時期,大多數大陸都位於南半球岡瓦納超大陸,包括如今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印度就環繞在南極附近。但美洲東海岸大部分地區地塊和阿瓦隆尼亞大陸,在向勞倫大陸移動中填滿了伊阿珀托斯洋。勞倫大陸是如今北美大陸的主體。瑞亞克洋阿瓦隆尼亞大陸南部生成,如今靠近北極的陸地,如格陵蘭島阿拉斯加在志留紀時期則都位於赤道上。[1]


相關影片

silurian period
Episode 15: Paleozoic Era (Part 3) - The Silurian Period
Welcome to the Silurian
The Evolution of Life part 4 : Silurian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我們的地球——志留紀. 每日頭條. 2019-02-18 (中文). 
  2. 2.0 2.1 志留紀. 國際海洋生物博物館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