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陆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big><big><big>'''陆抗'''</big></big></big>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行 1: 行 1:
<big><big><big>'''陆抗'''</big></big></big>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吴国丞相陆逊次子。
+
[[File:陆抗.jpg|缩略图|thumb|300px|有框|右|[http://img.dj933.com/d/file/titlepic-con/2018/08/02/15/04yhchh2nlf.jpg 原图链接][https://www.dj933.com/mingxingdangan/7213.html 图片来源]]]
 +
''' 陆抗'''(226年-274年) ,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国丞相[[ 陆逊]] 次子 ,[[孙策]]外孙,三国末期吴军著名军事家
  
  陆抗 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 流砥柱 ,并称“ 抗”,被 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
  年二十丧父, 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孙皓]] 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ref>[http://mren.bytravel.cn/history/lukang.html 公元274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博雅人物网 </ref>
 +
 
 +
==生平简介<ref>[https://www.dj933.com/mingxingdangan/7213.html 陆抗简介  ],大家网,2018-08-02</ref>==
 +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三国末期吴军著名军事家。
 +
 
 +
陆逊于赤乌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时,陆抗时年20岁,被孙权拜为建武校尉,领陆逊部众五千人。陆抗葬父,还都谢恩时,孙权拿出以前杨竺告发其父的所谓20条罪状, 陆抗核实。陆抗逐条对答,为父辩白。孙权听了陆抗之言,才消除了对 陆逊 的猜疑。
 +
 
 +
赤乌九年(246年),升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陆抗临走时,其驻地完好无损,诸葛恪到后,俨然若新。而诸葛恪的柴桑驻地却颇有毁坏,诸葛恪深为惭愧。
 +
 
 +
太元元年(251年),陆抗还都治病时,孙权召见他,流著泪对他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
 
 +
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拜陆抗为奋威将军。
 +
 
 +
太平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在寿春叛魏降吴。吴主拜陆抗为柴桑督,去寿春接援,败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为征北将军。
 +
 
 +
永安二年(259年),拜镇军将军,镇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翌年,假节。
 +
 
 +
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继位,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
 
 +
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大司马[[施绩]]去世,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
 
 +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吴帝孙皓召昭武将军、西陵督步阐。步阐数代为西陵镇将,仓卒被召,以为失职,且惧怕遭人谄害,遂于九月举城降晋,送侄步玑赴洛阳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十月陆抗闻讯,急遣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部进围西陵。晋武帝则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今属湖北),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郡治秭归,今属湖北)以救援步阐。
 +
 
 +
陆抗为避免腹背受敌,命吴西陵各军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构筑高墙,内用以围困步阐,外则抵御晋援军,却不急于攻打西陵城。吴军昼夜筑围,异常辛苦,诸将都说:“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陆抗回答说:“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 抗所宿规。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但他为服众心,又命部将试攻西陵,果然受挫,于 将士们努力去构筑工事。
 +
 
 +
时陆抗坐镇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欲亲赴西陵督战。 诸将闻羊祜率5万晋军进至江陵,皆请陆抗至江陵督战。陆抗则以为:“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遂奔赴西陵。
 +
 
 +
当初,江陵平坦广宽,道路通畅。陆抗任命江陵督张咸作大堰以阻水,用以水淹敌军。羊祜却乘机欲用船运粮草往江陵,并扬言要破坏堰坝,以救步阐。陆抗命江陵督张咸毁坏堰坝,阻断晋军水上粮道,而诸将却不解,以至屡谏不听。羊祜闻堰坝已毁,只得改用车运粮,延时费力,致主力不能速进。
 +
 
 +
十一月,晋杨肇率援军到西陵,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至建平。陆抗分令张咸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孙遵于长江南岸机动,防备羊祜军南渡;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拦截晋徐胤水军顺流东下;自率大军凭据长围与杨肇对峙,以待战机。时吴将朱乔、都督俞赞叛逃。陆抗说:“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于是连夜调整部署,把该地防军全部换上了善战精兵。次日,杨肇果集中攻击原吴兵防区弱处,陆抗即命吴军反击,矢石雨下,晋军大败。
 +
 
 +
十二月,杨肇计穷,乘夜逃走,陆抗本欲率众追击,因虑步阐出城袭击,遂擂鼓,佯作追击。杨肇大惧,丢弃铠甲溃逃,陆抗派轻兵追之,晋军惨败。羊祜各军亦各自撤兵。陆抗转兵攻克西陵,俘杀步阐及其部属数十人,皆诛三族,其余胁从者数万皆赦之。
 +
 
 +
此战,陆抗指挥若定,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陆抗入城后,修治城围,然后东还乐乡。陆抗虽立大功,却“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因功加拜都护。
 +
 
 +
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于是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吴晋两 和睦相处,相安无事。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枯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 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 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 ,并 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吴主孙皓 帝后,荒淫残暴,胡作非为。陆抗虽远驻西陵,但是听说朝政阙乱,深为忧虑,曾多次上书。建衡二年(270年),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后。便上书说: 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于强秦,西楚所以北面于汉高也。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近览刘氏倾覆之衅,考之曲籍,验之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汉道未纯,贾生哀泣,况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戚,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惨。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时宦官何定把持大权,干预朝政。陆 上书说:“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汉,倾覆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小人不明理道,所见既浅,虽使竭情尽节,犹不足任,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今委以聪明之任,假以专制之威,而冀雍熙之声作,肃清之化立,不可得也。方今见吏,殊才虽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渐道孝;或清苦自立,资能足用。自可随才授职,抑黜群小,然后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 。但不为吴主孙皓采纳。
 +
 
 +
吴主孙皓用诸将之策,多次令吴军入侵晋国边界 使百姓疲弊。陆抗认为有弊无利,便于凤凰元年(272年)上书说:“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孟津有反旆之军。今不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无旷厥职。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而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则?大小之势异也。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暂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但孙皓依旧不采纳。
 +
 
 +
后陆抗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 捕下狱。陆抗上次上书说:“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叙,四门所以穆清也。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当世秀颖,一时显器,既蒙初宠,从容列位,而并旋受诛殛,或圮族替祀,或投弃荒裔。盖《周礼》有赦贤之辟,《春秋》有宥善之义。
 +
 
 +
《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经忠义,身被极刑,岂不痛哉!且已死之刑,固无所识,至乃焚烁流漂,弃之水滨,惧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是以百姓哀耸,士民同戚。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诚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顷闻薛莹卒见逮录。莹父综纳言先帝,傅弼文皇,及莹承基,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臣惧有司未详其事,如复诛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莹罪,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
 
 +
陆抗虽多次上疏陈言,以匡不逮。但均不为孙皓采用,陆抗鞭长莫及,也只好恪尽职守,慎保边圉。
 +
 
 +
凤凰二年(273年)三月,拜大司马、荆州牧。
 +
 
 +
凤凰三年(272年),晋武帝复任王浚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使吴国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大臣深感忧虑。
 +
 
 +
七月,陆抗病重。仍抱病上书:“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至)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今臣所统千里,受敌四处,外御强对,内怀百蛮,而上下见兵财有数万,羸弊日久,难以待变。臣愚以为诸王幼冲,未统国事,可且立傅相,辅导贤姿,无用兵马,以妨要务。又黄门竖宦,开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乞特诏简阅,一切料出,以补疆场受敌常处,使臣所部足满八万,省息众务,信其赏罚,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谐大事,此臣之所深戚也。若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愿陛下思览臣言,则臣死且不朽”。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
 +
 
 +
同年秋,陆抗病逝,子陆晏嗣。[[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其中陆机、陆云皆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
 +
 
 +
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浚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其作战方略与陆抗所忧虑的完全一样。
 +
 
 +
==历史评价<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lukang.html 陆抗  ],博雅人物网</ref>==
 +
 
 +
吴国自孙策平定江东以来,名将不绝,先有周瑜、鲁肃,后有吕蒙、陆逊、陆抗,使得魏、蜀虎视江东而不敢妄自动兵。除陆逊外,四人皆英年早逝,五人死后, 吴国 即迅速灭亡,可悲、可叹!《三国志》对陆抗评价如下:“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
 
 +
[[陆凯]]:“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
 +
 
 +
[[陈寿]]:“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
 
 +
[[吾彦]]:“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
 
 +
[[陆机]]:“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贤诸葛之言而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反虏踠迹待戮,而不敢北闚生路,强寇败绩宵遁,丧师大半,分命锐师五千,西御水军,东西同捷,献俘万计。信哉贤人之谋,岂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陆公没而潜谋兆,吴衅深而六师骇。”
 +
 
 +
[[陆云]]:“烈祖丞相邵侯、显考大司马武侯,明德睿哲,沉雄特秀,固上天所以继迹,前其惠成顾者也。”“武侯以光远之度,袭重规之范,宣朗之明,照曾晖之景。故寅亮枢极,则万物淳曜,缉熙有邦,而宇内恪居。及至中叶,乱曰虎臣,绥援既集,而大难时弭;德济封域之内,威扬函夏之表,遂仍世作宰,焜耀祖业,车实袭轨,裘不改带,元勋昺于光国,洪烈著于隆家,考德计功,比之前代,未有茂于此者也。”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国古代军政人物]][[Category:三国人物]][[Category:陆姓]]
 +
习凿齿:“抗见国小主暴,而晋德弥昌,人积兼己之善,而己无固本之规,百姓怀严敌之德,阖境有弃主之虑,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宁外内,奋其危弱,抗权上国者,莫若亲行斯道,以侔其胜。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闻,归重邦国,弘明远风,折冲於枕席之上,校胜於帷幄之内,倾敌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国而不浚沟池之固,信义感於寇仇,丹怀体於先日。岂设狙诈以危贤,徇己身之私名,贪外物之重我,闇服之而不备者哉!”《汉晋春秋》
 +
 
 +
[[何充]]:“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
 +
 
 +
[[吕祖谦]]:“后世不察权以计谋自立,而区区欲效权之画江为守,是不察夫形势甲兵之 弱也。古人惟陆抗知此。抗言于孙晧曰:‘长江峻川,限制封域,乃守国之常事,非智者之所先。’审抗此言,则当时之形势为不足言,而所谓智者所先,则有道也。抗可谓善论孙氏形势者矣。”
 +
 
 +
[[叶适]]:“陆抗讨步阐,军营更筑严围,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拒冦。昼夜催切,如敌已至。于徐晃解樊围事,已互见之。盖智勇相遇,各尽其力,不恃敌之不敢救。一旦遁退如诸葛恪,自取丧败也。抗又言:‘德均则众胜寡,力侔则安制危。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书传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善哉,与司马侯、吴起合矣。陆氏信才父子也。”
 +
 
 +
[[陈元靓]]:“謇謇直气,英英孙子。江汉得心,岘山传美。平东自代,慱物诚志。伐吴之筹,寝疾已。”
 +
 
 +
《陆氏祖德颂》:长子抗才亦宰辅,都督荆襄镇羊佑。兴吴事业父子谋,赫赫威名震千古。
 +
 
 +
== 世地位==
 +
 
 +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 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娄侯陆逊,晋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邓艾]],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吴武威将军南郡太守孱陵侯[[吕蒙]]、大司马荆州牧陆抗,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杜预]]而已。
 +
 
 +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 名将 中亦包括陆抗。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陆抗亦位列其中

於 2019年7月19日 (五) 20:39 的修訂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吳國丞相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

年二十喪父,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死後不久吳國為晉所滅。[1]

生平簡介[2]

陸抗字幼節,吳郡吳縣華亭人(今上海松江),名將陸遜次子,孫策外孫,三國末期吳軍著名軍事家。

陸遜於赤烏八年(245年)二月含恨而亡時,陸抗時年20歲,被孫權拜為建武校尉,領陸遜部眾五千人。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孫權拿出以前楊竺告發其父的所謂20條罪狀,與陸抗核實。陸抗逐條對答,為父辯白。孫權聽了陸抗之言,才消除了對陸遜的猜疑。

赤烏九年(246年),升陸抗為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互換防區,屯守柴桑。陸抗臨走時,其駐地完好無損,諸葛恪到後,儼然若新。而諸葛恪的柴桑駐地卻頗有毀壞,諸葛恪深為慚愧。

太元元年(251年),陸抗還都治病時,孫權召見他,流著淚對他說:「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建興元年(252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拜陸抗為奮威將軍。

太平二年(257年),魏將]]諸葛誕]]在壽春叛魏降吳。吳主拜陸抗為柴桑督,去壽春接援,敗魏牙門將偏將軍,升為征北將軍。

永安二年(259年),拜鎮軍將軍,鎮守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翌年,假節。

元興元年(264年),孫皓繼位,加陸抗為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建衡二年(270年)四月,大司馬施績去世,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鳳凰元年(272年),八月吳帝孫皓召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步闡數代為西陵鎮將,倉卒被召,以為失職,且懼怕遭人諂害,遂於九月舉城降晉,送侄步璣赴洛陽為質,晉武帝詔命步闡為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十月陸抗聞訊,急遣將軍左奕、吾彥、蔡貢等部進圍西陵。晉武帝則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今屬湖北),令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郡治秭歸,今屬湖北)以救援步闡。

陸抗為避免腹背受敵,命吳西陵各軍自赤溪至故市(今湖北宜昌)構築高牆,內用以圍困步闡,外則抵禦晉援軍,卻不急於攻打西陵城。吳軍晝夜築圍,異常辛苦,諸將都說:「今及三軍之銳,亟以攻闡,比晉救至,闡必可拔。何事於圍,而以弊士民之力乎?」陸抗回答說:「此城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且所繕修備御之具,皆抗所宿規。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無備,表里受難,何以御之」?但他為服眾心,又命部將試攻西陵,果然受挫,於是將士們努力去構築工事。

時陸抗坐鎮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欲親赴西陵督戰。吳諸將聞羊祜率5萬晉軍進至江陵,皆請陸抗至江陵督戰。陸抗則以為:「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假令敵沒江陵,必不能守,所損者小。如使西陵槃結,則南山群夷皆當擾動,則所憂慮,難可而竟也。吾寧棄江陵而赴西陵,況江陵牢固乎」?遂奔赴西陵。

當初,江陵平坦廣寬,道路通暢。陸抗任命江陵督張咸作大堰以阻水,用以水淹敵軍。羊祜卻乘機欲用船運糧草往江陵,並揚言要破壞堰壩,以救步闡。陸抗命江陵督張咸毀壞堰壩,阻斷晉軍水上糧道,而諸將卻不解,以至屢諫不聽。羊祜聞堰壩已毀,只得改用車運糧,延時費力,致主力不能速進。

十一月,晉楊肇率援軍到西陵,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至建平。陸抗分令張咸固守其江陵,派公安督孫遵於長江南岸機動,防備羊祜軍南渡;水軍督留慮、鎮西將軍朱琬攔截晉徐胤水軍順流東下;自率大軍憑據長圍與楊肇對峙,以待戰機。時吳將朱喬、都督俞贊叛逃。陸抗說:「贊軍中舊吏,知吾虛實者,吾常慮夷兵素不簡練,若敵攻圍,必先此處」。於是連夜調整部署,把該地防軍全部換上了善戰精兵。次日,楊肇果集中攻擊原吳兵防區弱處,陸抗即命吳軍反擊,矢石雨下,晉軍大敗。

十二月,楊肇計窮,乘夜逃走,陸抗本欲率眾追擊,因慮步闡出城襲擊,遂擂鼓,佯作追擊。楊肇大懼,丟棄鎧甲潰逃,陸抗派輕兵追之,晉軍慘敗。羊祜各軍亦各自撤兵。陸抗轉兵攻克西陵,俘殺步闡及其部屬數十人,皆誅三族,其餘脅從者數萬皆赦之。

此戰,陸抗指揮若定,先打破晉軍分進合擊之勢,用次要兵力牽制晉軍主力,用主力圍城打援,終於擊敗晉軍,攻克西陵。陸抗入城後,修治城圍,然後東還樂鄉。陸抗雖立大功,卻「貌無矜色,謙沖如常,故得將士歡心」。因功加拜都護。

時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於是對吳軍採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對於主張偷襲的部將,羊祜用酒將他們灌醉,不許他們再說。羊祜的部隊進入吳國境內,收割田裡稻穀以充軍糧,但每次都要根據收割數量用絹償還。羊祜常會集部隊在江沔一帶遊獵,但範圍往往只限於西晉境內。如有禽獸先被吳國人所傷而後被晉兵獲得,羊祜命令一律送還。於是一時吳晉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枯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仰而服下。對於羊祜的這些作法,陸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誡將士們說:「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利」。吳主孫皓聽到陸抗在邊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責他。陸抗回答:「一邑一鄉,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於祜無傷也」。孫皓無言以對。吳主孫皓稱帝後,荒淫殘暴,胡作非為。陸抗雖遠駐西陵,但是聽說朝政闕亂,深為憂慮,曾多次上書。建衡二年(270年),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後。便上書說:「臣聞德均則眾者勝寡,力侔則安者制危,蓋六國所以兼併於強秦,西楚所以北面於漢高也。今敵跨制九服,非徒關右之地。割據九州,豈但鴻溝以西而已。國家外無連國之援,內非西楚之強,庶政陵遲,黎民未乂。而議者所恃,徒以長川峻山,限帶封域,此乃守國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臣每遠惟戰國存亡之符,近覽劉氏傾覆之釁,考之曲籍,驗之行事,中夜撫枕,臨餐忘食。昔匈奴未滅,去病辭館。漢道未純,賈生哀泣,況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寵,身名否泰,與國同戚,死生契闊,義無苟且,夙夜憂怛,念至情慘。夫事君之義犯而勿欺,人臣之節匪躬是殉,謹陳時宜十七條如左」。時宦官何定把持大權,干預朝政。陸抗上書說:「臣聞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靖譖庸回,唐書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嘆息也。春秋已來,爰及秦、漢,傾覆之釁,未有不由斯者也。小人不明理道,所見既淺,雖使竭情盡節,猶不足任,況其奸心素篤,而憎愛移易哉?苟患失之,無所不至。今委以聰明之任,假以專制之威,而冀雍熙之聲作,肅清之化立,不可得也。方今見吏,殊才雖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漸道孝;或清苦自立,資能足用。自可隨才授職,抑黜群小,然後俗化可清,庶政無穢也」。但不為吳主孫皓採納。

吳主孫皓用諸將之策,多次令吳軍入侵晉國邊界,使百姓疲弊。陸抗認為有弊無利,便於鳳凰元年(272年)上書說:「臣聞《易》貴隨時,《傳》美觀釁,故有夏多罪而殷湯用師,紂作淫虐而周武授鉞。苟無其時,玉台有憂傷之慮,孟津有反旆之軍。今不務富國強兵,力農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無曠厥職。明黜陟以厲庶尹,審刑賞以示勸沮,訓諸司以德。而撫百姓以仁,然後順天乘運,席捲宇內,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而我已大病矣!今爭帝王之資,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國家之良策也。昔齊、魯三戰,魯人再克而亡不旋踵。何則?大小之勢異也。況今師所克獲,不補所喪哉?且阻兵無眾,古之明鑑,誠宜暫息進取小規,以畜士民之力,觀釁伺隙,庶無悔吝」。但孫皓依舊不採納。

後陸抗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征被捕下獄。陸抗上次上書說:「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故大司農樓玄、散騎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既蒙初寵,從容列位,而並旋受誅殛,或圮族替祀,或投棄荒裔。蓋《周禮》有赦賢之辟,《春秋》有宥善之義。

《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經忠義,身被極刑,豈不痛哉!且已死之刑,固無所識,至乃焚爍流漂,棄之水濱,懼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是以百姓哀聳,士民同戚。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誠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頃聞薛瑩卒見逮錄。瑩父綜納言先帝,傅弼文皇,及瑩承基,內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臣懼有司未詳其事,如復誅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瑩罪,哀矜庶獄,清澄刑網,則天下幸甚!」

陸抗雖多次上疏陳言,以匡不逮。但均不為孫皓採用,陸抗鞭長莫及,也只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

鳳凰二年(273年)三月,拜大司馬、荊州牧。

鳳凰三年(272年),晉武帝復任王浚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大量建造戰船,訓練水軍。使吳國受到嚴重威脅。一些大臣深感憂慮。

七月,陸抗病重。仍抱病上書:「西陵、建平,國之蕃表,既處下流,受敵二境。若敵泛舟順流,舳艫千里,星奔電邁,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縣也。此乃社稷安危之機,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父遜昔在西垂陳言,以為西陵國之西門,雖雲易守,亦復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則荊州非吳有也。如其有虞,當傾國爭之。臣往在西陵,得涉遜跡,前乞精兵三萬,而(至)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闡以後,益更損耗。今臣所統千里,受敵四處,外御強對,內懷百蠻,而上下見兵財有數萬,羸弊日久,難以待變。臣愚以為諸王幼沖,未統國事,可且立傅相,輔導賢姿,無用兵馬,以妨要務。又黃門豎宦,開立占募,兵民怨役,逋逃入占。乞特詔簡閱,一切料出,以補疆場受敵常處,使臣所部足滿八萬,省息眾務,信其賞罰,雖韓、白復生,無所展巧。若兵不增,此制不改,而欲克諧大事,此臣之所深戚也。若臣死之後,乞以西方為屬。願陛下思覽臣言,則臣死且不朽」。孫皓對此依舊置之不理。

同年秋,陸抗病逝,子陸晏嗣。陸晏陸景陸玄陸機陸雲分領陸抗之兵。其中陸機、陸雲皆為西晉著名的文學家。

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將。晉咸寧五年(吳天紀三年,279年)十一月,晉軍伐吳,晉龍驤將軍王浚率水陸大軍沿江而下,其作戰方略與陸抗所憂慮的完全一樣。

歷史評價[3]

吳國自孫策平定江東以來,名將不絕,先有周瑜、魯肅,後有呂蒙、陸遜、陸抗,使得魏、蜀虎視江東而不敢妄自動兵。除陸遜外,四人皆英年早逝,五人死後,吳國即迅速滅亡,可悲、可嘆!《三國志》對陸抗評價如下:「抗貞亮籌干,咸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陸凱:「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 」

陳壽:「抗貞亮籌干,咸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吾彥:「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陸機:「大司馬陸公以文武熙朝,賢諸葛之言而割-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陸公以偏師三萬,北據東坑,深溝高壘,案甲養威。反虜踠跡待戮,而不敢北闚生路,強寇敗績宵遁,喪師大半,分命銳師五千,西御水軍,東西同捷,獻俘萬計。信哉賢人之謀,豈欺我哉!自是烽燧罕警,封域寡虞。陸公沒而潛謀兆,吳釁深而六師駭。」

陸雲:「烈祖丞相邵侯、顯考大司馬武侯,明德睿哲,沉雄特秀,固上天所以繼跡,前其惠成顧者也。」「武侯以光遠之度,襲重規之范,宣朗之明,照曾暉之景。故寅亮樞極,則萬物淳曜,緝熙有邦,而宇內恪居。及至中葉,亂曰虎臣,綏援既集,而大難時弭;德濟封域之內,威揚函夏之表,遂仍世作宰,焜耀祖業,車實襲軌,裘不改帶,元勛昺於光國,洪烈著於隆家,考德計功,比之前代,未有茂於此者也。」

參考資料

習鑿齒:「抗見國小主暴,而晉德彌昌,人積兼己之善,而己無固本之規,百姓懷嚴敵之德,闔境有棄主之慮,思所以鎮定民心,緝寧外內,奮其危弱,抗權上國者,莫若親行斯道,以侔其勝。使彼德靡加吾,而此善流聞,歸重邦國,弘明遠風,折衝於枕席之上,校勝於帷幄之內,傾敵而不以甲兵之力,保國而不浚溝池之固,信義感於寇讎,丹懷體於先日。豈設狙詐以危賢,徇己身之私名,貪外物之重我,闇服之而不備者哉!」《漢晉春秋》

何充:「所謂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者。」

呂祖謙:「後世不察權以計謀自立,而區區欲效權之畫江為守,是不察夫形勢甲兵之最弱也。古人惟陸抗知此。抗言於孫晧曰:『長江峻川,限制封域,乃守國之常事,非智者之所先。』審抗此言,則當時之形勢為不足言,而所謂智者所先,則有道也。抗可謂善論孫氏形勢者矣。」

葉適:「陸抗討步闡,軍營更築嚴圍,自赤溪至故市。內以圍闡,外以拒冦。晝夜催切,如敵已至。於徐晃解樊圍事,已互見之。蓋智勇相遇,各盡其力,不恃敵之不敢救。一旦遁退如諸葛恪,自取喪敗也。抗又言:『德均則眾勝寡,力侔則安制危。庶政陵遲,黎民未乂,而議者徒以長川峻山限帶封域,此乃書傳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善哉,與司馬侯、吳起合矣。陸氏信才父子也。」

陳元靚:「謇謇直氣,英英孫子。江漢得心,峴山傳美。平東自代,慱物誠志。伐吳之籌,寢疾已。」

《陸氏祖德頌》:長子抗才亦宰輔,都督荊襄鎮羊佑。興吳事業父子謀,赫赫威名震千古。

後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抗。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抗亦位列其中。

  1. 公元274年去世的名人介紹  ,博雅人物網
  2. 陸抗簡介  ,大家網,2018-08-02
  3. 陸抗  ,博雅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