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陈兰彬故居

陈兰彬故居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坐落在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1983年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公布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陈兰彬故居

年代:清末(1875年)

面积:400多平方米

样式结构: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

建造人:陈兰彬

所在地:广东吴川

目录

简介

陈兰彬故居是一座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的建筑,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面积400多平方米。由于这里是陈兰彬接待官员及会客之所,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官厅”[1] 。故居建筑较为完整,但内中文物早已散失。进门后便是一个厢房,再往前走是一个大天井,天井两旁有走廊和厢房,后面为厅堂,天井两旁的厢房都挂有陈兰彬事迹的简介,喷绘胶纸上的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官厅”正中有一幅陈兰彬身穿官服的画像,两侧挂一对联:“天下未当无才惟须致之以程,圣德何能数见但当用其所长”,是陈兰彬于光绪庚寅春月所书。2005年在广东省、湛江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吴川市文广新局组织技术人员对陈兰彬故居进行了维修,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现状

陈兰彬故居因年代久远,早些年已显得较为破落。吴川市文化部门2005年对故居的瓦面及墙壁等部分面积进行修复。

陈兰彬其人

陈兰彬,字荔秋,我国近代外交史上知名人物。清代嘉庆丙子年(1816年)生于吴川黄坡村。从小聪明好学,20多岁以优行贡京师,名动公卿。曾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游历考察,潜心古今兵事研究。

咸丰三年(1853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史国馆纂修散馆,后任刑部主事。咸丰八年,清廷择陈兰彬管理洋务。他同列强交往,秉刚怀柔。同治三年(1863年),陈兰彬受命审理积案,大批冤案得以昭雪;复使大名府赈济水患饥民,救活灾民数十万人。时值南北洋务筹措海防,以上海机器局为枢纽,陈兰彬受命于清廷总理其事。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廷派遣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先后带领四批少年共120多名赴美留学。光绪元年(1875年)秋回国,清廷旋又命他出使[[美国]、日尔巴斯(西班牙)、秘鲁等国。光绪帝又以陈兰彬久历欧美,习知外情,命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68岁的陈兰彬因病引退还乡。卒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享年79岁。陈兰彬著有《使美记略》、《泛槎诗草》、《使美百咏》等,纂修《高州府志》、《吴川县志》。

视频

吴川纪念陈兰彬诞辰200周年实况录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