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院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剛(1964年-),出生於湖北南漳,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家,國際傳熱學的領軍人物,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他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量轉換,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陳剛帶領團隊首次打破「黑體輻射定律」公式,曾獲得ASME傳熱紀念獎。
2021年1月14日(美國當地時間),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基本信息
中文名:陳剛
國 籍:美國
民 族:漢族
出生日期: 1964年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學士、碩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
職 業:物理學家
人物經歷
1964年,陳剛出生於湖北襄陽南漳縣城關鎮。
1978年,進入湖北省襄陽五中讀高中。
1980年,考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動力系。
1984年,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7年,在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擔任講師。
1989年,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師從時任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
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1997年,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械與航空工程系,擔任副教授。
2001年,轉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擔任副教授。
2004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
2006年,擔任Towneley Rohsenow教授。
2009年,擔任Carl Richard Soderberg講席教授。
2010年2月17日,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 。
2013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是首位華人系主任。
2014年,當選第30屆台灣中央研究院工程科學組院士。
2018年4月,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社會兼職
古根海姆基金會會員(Fellow)、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2012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他擔任國際上5個傳熱學、納米技術和能源技術學術刊物的編輯,曾擔任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納米技術學會顧問組組長,擔任麻省理工學院Pappalardo微納米工程實驗室主任,以及美國能源部前沿能源研究中心資助的固體太陽能熱電能量轉換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副主編、ANNUAL REVIEW OF HEAT TRANSFER主編、MATERIAL ENGINEERING A特邀主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編委等。
研究領域
陳剛的研究涉及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主要包括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機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具有高和低導熱率的納米工程材料;熱輻射和電磁超材料;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傳感器;水處理和海水淡化。
人物成就
陳剛是熱能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的權威人物,他率先研究量子結構中的熱傳導,他的研究結果推動納米結構的熱電材料的研發。他的研究涉及微米和納米尺度能量轉換與能量傳輸基理的實驗/理論和數值計算、固體能量轉換系統、微機電系統、熱感應傳感器等。他在大量知名刊物中發表有關納米結構中的熱傳導、熱電傳輸理論和性能評估,以及輻射熱方面的文章,包括權威的《科學》和《自然》雜誌。
他擁有4項專利和近20個正在進行的專利申請,是 GMZ能源公司創辦人之一。
他主導多項研究項目,包括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倡議(MURI)中的熱電項目等。
他培養了很多優秀博士生。從1993年至2009年,有近20名博士生學成畢業。他們現在大多數都在世界著名大學任教(如楊榮貴、申盛等)。
陳剛教授因其在納米傳熱和熱電轉換領域、納米超材料上的卓越貢獻而被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認為,陳剛教授因其首次打破被公認為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的「黑體輻射定律」公式,證實物體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被授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稱號。該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進一步了解,它的應用也涉及光熱光電、半導體、磁儲存等領域。
2009年,陳剛領導的團隊在《Nano Letters》發表論文《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 Mediated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Nanoscale Gaps》,通過實驗證實物體極接近的熱輻射傳輸,可高到定律所預測的千倍,即打破了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創立的黑體輻射定律的預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