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陈庄镇(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下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庄镇(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下辖镇)位于利津县东北部,东经118°02′-118°04′,北纬 37°04′’-37°05′,版图总面积226.93平方公里,南靠黄河,与垦利县隔河相望,位于垦利县、利津县、河口区的中心地带。镇驻地距县城27公里,距东营22公里,距东营海港65公里。境内济东高速、荣乌高速、东营港疏港高速穿境而过;是胜利黄河大桥和和东营黄河大桥的桥头堡,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是通往京、津、唐地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胜利油田重要石油产地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镇、国家县域副中心试点镇、山东省中心镇、东营市重点镇。[1]

[]

著名人物

古代 李竹如(1905—1942年),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城区庄科村人。南京中央大学肄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利津县最早入党的共产党员。

1922—1925年,他在山东惠民第四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25年春节,他在自己家的大门上贴了“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在本村和邻村群众中影响很大。1925—1927年,他先后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和济南正谊中学高中就读。1928年济南发生“五·三”惨案时,他目睹日军暴行,悲愤地离开济南,回到利津。在利津期间,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宣传打倒土豪劣绅,团结一批青年,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国民党反动派缉捕李竹如,他在乡亲掩护下离开利津。1928年夏,李竹如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政治系。1931年积极参加“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央大学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1932年暑假至1935年初,他在山东平原第五乡村师范任教时,利用学校讲坛,给学生讲解《资本论大纲》等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并在同学中组织读书会,指导学生阅读马列著作及其他革命书刊。还多次组织学生排演富有革命内容的戏剧。1935年他在济南创办了《新亚日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唤起民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1936年7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文化报》,他写了大量的文章,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黑暗统治,宣传抗日救亡。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晋东南历任中共晋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副总编。1939年5月,随八路军第一纵队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等职。李竹如在党的宣传和理论战线上作出了贡献。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题词赞颂“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1942年11月2日,李竹如在沂水县对崮峪反扫荡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现代 杨加深,男,1969年9月出生,陈庄镇韩中村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先后获(英美语言文学)文学学士学位、(汉语言文字)文学硕士学位、历史学(书法文化史)博士学位。

杨嘉伟,男,1984年生,陈庄镇韩中村人,客居江苏连云港,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兼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连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兼发言人。

地区简介

陈庄镇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居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地理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素以“黄河尾闾中枢重镇”冠称。镇域面积226.93平方公里,辖9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7635人(2017年)。现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重点镇、县域副中心规划试点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百强示范镇、省级中心镇、全市扩权强镇试点镇、省首批特色小镇、省级文明镇。

陈庄镇境自唐、宋时期相继成陆,历经800余载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1968年称陈庄人民公社。

1984年7月改称陈庄镇。

2001年2月集贤乡、付窝乡并入陈庄镇。

行政区划

陈庄镇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下辖韩中一村、韩中二村、韩北村、韩南二村、韩南一村、陈中村、陈东村、北坝村、立新村、薄窑村、老岭村、庄科东村、庄科中村、庄科西村、崔东村、辛西村、辛中村、新韩一村、新韩二村、新韩五村、新韩六村、治河二村、治河三村、四队村、双滩村、薄家村、涯西村、郭屋村、集贤村、中古店二村、二选村、公茂村、皂坝头村、付窝村、卞家庄村、季家村、姜家村、崔范村、前桥村、东三村、四段村、临河村、索镇村、新立村、薄扣村、崔庄村、爱国一村、联合村、一千二村、前进二村、爱林一村、东新村、新兴村、陈南村、陈西村、韩中一村、陈北村、韩北村、草洼子村、庄科东村、庄科中村、南淤西村、南淤东村、辛东村、顺兴村、新韩三村、新韩四村、治一西村、治一东村、治河四村、韩中二村、清河村、三合村、涯东村、李家埕子村、新农村、中古店一村、蒋合村、六百步村、驾屋村、前郭村、二段村、头段村、后郭村、汪二河村、后桥村、西三村、胜利村、太阳升村、新发村、道口村、肖圣庙村、新建村、爱国二村、灶刘村、新胜村、前进一村、爱林二村、东方红村、崔西村。

经济

2002年,陈庄镇国内生产总值3.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3元。

全镇拥有耕地13.58万亩,粮食总产25246吨,棉花2584吨,油料675吨,瓜菜6.66万吨,种植业产值11200万元;片林面积1.69万亩,其中果园面积1万亩,林业产值47万元;存栏大牲畜19196头,存养家畜131.6万只,畜牧业产值6492万元;水产品产量1.41万吨,渔业产值7898万元;个体私营企业总产值22亿元,利润1.02亿元,上缴税金1120万元。

社会事业

交通 胜利黄河公路大桥和东营黄河高速公路大桥纵穿陈庄镇城,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打开了垦利陆路交通的“西门”,形成“三桥飞架黄河天堑”的格局;东青高速公路零点就在垦利经济开发区,青垦路、辛河路、永莘路3条省级干线公路在县城交汇;飞机场距县城仅15分钟的车程。

电力 电力设施完备,全县高低压输电线路达892公里,输变能力63800千伏安,生产及生活用电极为便利。

通讯 通讯网络先进,信息传输快捷,程控交换机容量6.5万门,全县城乡电话普及达66%,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各乡镇的数字交换、宽带网、传输移动、通讯电信网和布局合理、种类齐全、投递便捷的邮政网络。

水力 陈庄镇境内有大小水库1000多座,总蓄水能力2.72亿立方米,是山东省有名的“千库县”,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流经垦利,总长101公里,年均入境水量458亿立方米,为全县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内有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的自来水厂一座,能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需要。

教育 陈庄镇形成了融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高中、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系。2002年,全镇有3所中学,学生4094人;小学12所,学生2851人;幼儿园43所,入园儿童1700人。有利津二中(高中),陈庄镇中学(初中),陈庄镇中心小学,陈庄镇中心幼儿园等,其中利津二中教育设施,建有可容纳近3000人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另外,图书馆、实验楼、宿舍楼、食堂等配套设施齐全。

卫生 卫生方面有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陈庄镇卫生院,陈庄镇养老院;拥有乡村卫生室、服务站132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60%,已形成了卫生防疫、保健、医疗为一体的完善的卫生格局。

地方特产

农产品 西瓜、葡萄、麦子、玉米、棉花家禽水产、肉鸡、对虾

小吃 利津水煎包

矿产 石油

参考资料